九锁绝人寰,一嶂耸天柱。
自从开辟来,著此洞天古。
奇石千万姿,元不费神斧。
帝敕守六丁,山夔孰敢侮。
白昼中冥冥,游者必持炬。
或绚若霞敷,或蹙若波诡。
或竖若旌幢,或悬若钟鼓。
或虎而爪踞,或凤而翅舞。
异状纷献酬,清音起击拊。
不知金堂仙,恍惚在何许。
褰衣下侧径,层岚结琼乳。
径极罅转深,幽潭蓄风雨。
劣容童竖入,恐触蛟龙怒。
凛乎不可留,长啸出岩户。
九锁绝人寰,一嶂耸天柱。
自从开辟来,著此洞天古。
奇石千万姿,元不费神斧。
帝敕守六丁,山夔孰敢侮。
白昼中冥冥,游者必持炬。
或绚若霞敷,或蹙若波诡。
或竖若旌幢,或悬若钟鼓。
或虎而爪踞,或凤而翅舞。
异状纷献酬,清音起击拊。
不知金堂仙,恍惚在何许。
褰衣下侧径,层岚结琼乳。
径极罅转深,幽潭蓄风雨。
劣容童竖入,恐触蛟龙怒。
凛乎不可留,长啸出岩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游九锁山.大涤洞天》,描绘了九锁山及其大涤洞天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首句“九锁绝人寰,一嶂耸天柱”展现了山势的险峻和超凡脱俗之感。接下来,诗人赞美了洞天自古以来的古老与神奇,奇石形态各异,仿佛非人力所为,暗示着自然的鬼斧神工。
“帝敕守六丁,山夔孰敢侮”暗指洞天受到神灵守护,增添了神秘色彩。进入洞内,光线昏暗,游人需手持火把,景色变幻莫测,如霞光斑斓、波涛汹涌,又如旗帜飘扬、钟鼓悬挂,形象生动。动物形状的石头也各具特色,仿佛在向游人展示异彩纷呈的酬答。
诗人想象金堂仙人可能隐匿其中,但并未直接显现,反而引导读者深入探索。沿途景色愈发幽深,有如仙境,令人敬畏。最后,诗人因担心惊动潜藏的蛟龙,不敢久留,只能长啸而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秘洞天的向往之情。
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九锁山的奇特景观,富有想象力和神秘感,体现了宋诗的山水诗风。
清晨戒童仆,匹马出皇州。
欲探逍遥趣,因成烂漫游。
藤萝回昼暝,云雨送春愁。
傍近绯桃坞,寻春亦少留。
妙道微言早自知,钧衡何事器君迟。
连墙并屋相从久,耸壑昂霄此去宜。
画省含香脩故事,云台呼仗请私仪。
想君清直家风在,好为朝廷作伯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