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
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等闲。
泮寒睍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间。
瓦陇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琅玕。半倚云湾。
孤棹晚、载诗还。是醉魂醒处,画桥第二,奁月初三。
东阑。有人步玉,怪冰泥、沁湿锦鹓斑。
还见晴波涨绿,谢池梦草相关。
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
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等闲。
泮寒睍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间。
瓦陇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琅玕。半倚云湾。
孤棹晚、载诗还。是醉魂醒处,画桥第二,奁月初三。
东阑。有人步玉,怪冰泥、沁湿锦鹓斑。
还见晴波涨绿,谢池梦草相关。
这首词描绘了诗人寻觅梅花踪迹的场景,意境清冷而富有诗意。在寒冷的傍晚,他挽着衣袖漫步,期待在孤山月下找到梅花的踪影,感受到那份孤寂与高洁。词中融入了西湖的景色,如融化的御水、瓦陇竹根和柳岸,展现出冬日西湖的静谧之美。
接着,诗人以“泮寒睍暖”形容冬日的温差,暗示春天的到来。他在湖畔稍作停留,欣赏美景,直到夜幕降临,乘舟归来,醉意中仍能清晰记得画桥与初升的月色。东阑处,有人踏着冰雪,鞋上沾染了斑驳的痕迹,这画面增添了冬日的生动感。
最后,词人感叹晴波泛绿,梦境与现实交织,仿佛谢池边的春草又在眼前重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断桥残雪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词人的闲适心境和对西湖景致的独特感受。
卜邻本乡里,相见即欢欣。
人生散与聚,有如川上云。
向来枉驰骛,尘事多纭纷。
晚节颇闻道,尚友千载人。
叹息复叹息,别离负殷勤。
今朝好风日,出门随所欣。
南山拭晴翠,矫首天无云。
山深寡人事,可以遗世纷。
乃知紫芝曲,俱是逃秦人。
荷锄筋力倦,未敢辞其勤。
柯山倚天碧,秀耸浙东南。
惟公与山齐德,结屋对巉岩。
门外紫芝瑶草,窗下丹炉玉杵,元气此钟含。
药镜发灵彩,金匮启玄缄。凤凰台,龙虎地,驻行骖。
佳声飞满,当路毡冷自能谙。
手握回生大造,心悟成仙秘诀,神效过苏耽。
云外鹤书至,衣袂染柔蓝。
秦淮水,息风浪。
宛如河汉向西流,星斗高环紫垣上。
祖龙凿山气常王,地脉仍完秦自丧。
大帝兴吴天堑雄,五马南浮形势壮。
秦淮光涵天影明,楼台夹岸如承平。
雪晴朝来春水生,且无江上鲸鲵争。
钟山万古色不改,日出云开见沧海。
巨蚁插两翼,形与蜂虻类。
群然穴我室,齧肥若锥利。
寻膻行案几,乘间穿衣袂。
童子塞罅隙,又出屯满地。
有时忽飞扬,喧斗争意气。
高或登栋梁,近或栖褥被。
或落头面上,或依墙壁萃。
见者辄怒憎,予独无害意。
念其造物生,似知君臣义。
但令扫常洁,迹远自清致。
化工出奇变,谁哉执其枢。
山川气忽凝,浑浑一色敷。
大海起雪涛,宛在平地铺。
烟耶果云耶,脚底万顷馀。
漠漠混浓淡,悠悠忘卷舒。
缥渺亘林野,奄忽弥八区。
南北知几阡,东西几陌踰。
谅无町畦隔,亩计安可拘。
身登太素上,清旷聊自娱。
但见三两峰,顶露青芙蕖。
泊然脱世氛,喜与此物俱。
或言近灵湫,疑是龙所嘘。
长飙生树杪,天地廓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