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还家两鬓丝,苍松影里步行迟。
故人住在南山口,不厌长来计较诗。
久客还家两鬓丝,苍松影里步行迟。
故人住在南山口,不厌长来计较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久居他乡的旅人在归家途中,与老友重逢的温馨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变化和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
首句“久客还家两鬓丝”,点明了主人公长期在外漂泊,如今终于踏上回家之路,两鬓已生白发,流露出岁月流转、时光易逝的感慨。这一句通过外貌描写,巧妙地传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沧桑与疲惫。
次句“苍松影里步行迟”,进一步渲染了归途的氛围。在苍松的浓荫下缓缓行走,既体现了旅途的悠然自得,也暗示了主人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迟”字,不仅描绘了脚步的缓慢,更蕴含着一种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珍惜。
第三句“故人住在南山口”,直接引入了诗的主题——访友。将友人的住处置于山口,既增添了神秘感,又暗示了友情的深厚与不易寻觅。这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仿佛能让人想象到主人公穿越山林,满怀期待地接近友人住所的情景。
最后一句“不厌长来计较诗”,则揭示了此次拜访的目的与意义。在友人面前,主人公愿意花费时间讨论诗歌,这不仅是对艺术的热爱,更是对友情的珍视。通过“不厌”二字,表达了主人公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共同兴趣的共享之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归家途中的内心世界、自然景色与友情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而又略带怀旧的情感氛围。
茅檐无声风不起,误喜夜来雨应止。
开门送眼忽心惊,失却前山万堆翠。
江南只说浙西山,更令著雪与人看。
诸峰尽处一峰出,凛然玉立最高寒。
溪声细伴吟声苦,客心冷趁波心去。
掉头得句恐天嗔,且唤征夫问前路。
东风吹我入锦幄,海堂点注燕支薄。
不论宜雨更宜晴,莫愁倾国与倾城。
半浓半淡晚明灭,欲开未开最奇绝。
只销一线日脚红,顷刻千株开绛雪。
伟哉诗人桑苧翁,持杯酌酒浇艳丛。
坐看玉颊添醉晕,为渠一醉何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