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觉月如昼,误惊天欲明。
起吹松叶烬,自点臼花灯。
山轿已十里,谯门才四更。
脚根岂无火,须上也成冰。
梦觉月如昼,误惊天欲明。
起吹松叶烬,自点臼花灯。
山轿已十里,谯门才四更。
脚根岂无火,须上也成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梦醒后的情景。"梦觉月如昼,误惊天欲明"表达了夜深人静时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迷离感,月光如同白日,使人误以为天已经破晓。接下来两句"起吹松叶烬,自点臼花灯"则写出了诗人起床后的动作,一边吹灭松柴做成的小火堆,一边亲手点燃油灯,这些细腻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早晨的宁静与温馨。
"山轿已十里,谯门才四更"则转折到诗人外出的情形。山间小道已经行走了十里,而城门上的更鼓尚未敲响第四更,时间感受上显得出乎意料的宁静与悠长。
最后两句"脚根岂无火,须上也成冰"则描绘了一种对比鲜明的情景。脚下的温暖如同火焰,而头上的寒气却如同冰霜,这种温度差异的强烈对比,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深意。
整首诗通过对早晨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日常美好瞬间的捕捉与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情怀。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
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
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
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
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
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
容易两鬓萧萧。
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
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
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