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多歧分路尘,堂堂正道遂生榛。
聊将肤浅窥前圣,敢谓心传启后人。
淮海帝图须节制,云雷大造看经纶。
枉劳诗句裁风雅,欲借《盘铭》献日新。
一自多歧分路尘,堂堂正道遂生榛。
聊将肤浅窥前圣,敢谓心传启后人。
淮海帝图须节制,云雷大造看经纶。
枉劳诗句裁风雅,欲借《盘铭》献日新。
这首诗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所作,名为《病中大司马乔公有诗见怀次韵奉答二首(其二)》。诗中王守仁以“一自多歧分路尘”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人生道路的复杂与选择的艰难,比喻自己在病中的心境和对人生道路的反思。
“堂堂正道遂生榛”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正直道路被杂草丛生的感慨,暗含了对社会风气的忧虑。接下来,“聊将肤浅窥前圣,敢谓心传启后人”,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虽才疏学浅,但仍然愿意学习前人的智慧,为后世开启新的思想之门。
“淮海帝图须节制,云雷大造看经纶”,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宏大理想,强调了政策制定者需要有节制,同时展现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待。最后,“枉劳诗句裁风雅,欲借《盘铭》献日新”,诗人感叹自己的作品可能无法达到高雅的艺术境界,但他依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王守仁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以及对社会进步的热切期盼。通过对比正道与歧途、前圣与后人的关系,以及对国家治理和个人创作的思考,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的多重身份和深刻洞察力。
旧业山中路,春风草又青。
雨昏翁仲石,云掩少微星。
州里怀恩泽,乡闾失典型。
高风人仰斗,潜德世留馨。
地卜眠牛兆,囊存相鹤经。
夕阳闲竹浦,秋雨掩柴扃。
下泽车仍在,山阳笛忍听。
我看高士传,谁筑聘君亭。
台柏双枝秀,庭椿一树零。
怀贤空洒泪,忍诵蔡邕铭。
牵舟西南上,所往非一程。
今日到湘东,日出潭水明。
推篷见青山,依依如送行。
时当长养节,好鸟声和鸣。
仰视天宇阔,俯临川上平。
薰风飒然至,洗我浮世情。
古人不可见,所见惟虚名。
毋为计宠辱,顿使此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