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王益留题清凉院》
《和王益留题清凉院》全文
宋 / 梅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一水明如罨画溪,清凉佳胜古标题。

香随讲雨天花烂,声入幡风地籁齐。

暂到已能知觉路,纵游何必理禅畦。

谢公公退多行乐,五里鸣驺出县西。

(0)
翻译
清澈的溪水明亮如画卷,清凉无比,古来就有美誉。
花香随着讲经的雨滴四处飘散,声音融入风中,与大地的声音融为一体。
短暂来访已经能感受到这里的道路,即使随意游玩,又何需理会禅修的田地。
像谢公那样退休后多享受乐趣,队伍的马车从县西边响起铃铛声。
注释
罨画:形容画面清晰如画,色彩鲜明。
佳胜:优美,风景优美。
讲雨:讲经时下的雨,可能指僧侣诵经时的氛围。
幡风:佛幡随风飘动,象征佛法传播。
禅畦:禅修的田地,比喻修行的场所。
鸣驺:马车上的铃铛声。
县西:古代行政区划中的县,县西边可能是官员或名士常去游玩的地方。
鉴赏

这首宋诗《和王益留题清凉院》由梅挚所作,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首句"一水明如罨画溪"以比喻手法,形容溪水清澈明亮,犹如精心绘制的画卷,展现出清凉院环境的优美。次句"清凉佳胜古标题"直接赞美清凉院的清凉宜人,是古代文人雅士常用来描绘胜景的词语。

第三句"香随讲雨天花烂"写的是寺内僧人的讲经之声伴随着花香飘散,营造出一种神圣而芬芳的氛围。"声入幡风地籁齐"进一步描绘了声音与自然和谐共融,仿佛连风都加入了梵呗的旋律,天地间一片寂静。

"暂到已能知觉路"表达诗人即使短暂停留也能感受到这里的清净与指引,暗示此地对心灵的洗涤作用。"纵游何必理禅畦"则强调在这里游玩不必拘泥于禅修,而是可以尽情享受这份宁静与自在。

最后两句"谢公公退多行乐,五里鸣驺出县西",通过引用谢公(谢安)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希望效仿古人,在退隐后也能在此地寻得乐趣,每当五里之外传来马车声,就知道那是县令出行,更增添了清凉院的隐逸之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清凉院的美景,寓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清凉禅境的赞美。

作者介绍

梅挚
朝代:宋

成都新繁人,字公仪。仁宗天圣间进士。历通判苏州,有惠政。庆历中擢侍御史,上言论李用和不宜除宣徽使,又奏减资政殿学士员、召待制同议政、复百官转对等。后以龙图阁学士知滑州,用州兵代民以修河备。请知杭州,帝赐诗宠行。累迁右谏议大夫,徙江宁府,又徙河中。喜为诗,多警句。有《奏议》。
猜你喜欢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其十

轮蹄交错未尝停,去若相追来若争。

料得中心无别事,苟非干利即干名。

(0)

暮秋杂兴·其六

似隐还非隐,未能忘世情。

山河亡国恨,风雨客楼声。

穷有天堪问,贫无地可耕。

桃源窅何处,目断故秦城。

(0)

寄上虞周伯起县尉

忆昔论文向酒边,忽来二十二三年。

别离老泪深春水,今古闲愁积暮烟。

吟作南音怀越土,望穷东浦隔秦天。

梦魂不识曹娥渡,一纸相思寄客船。

(0)

送吴言可之鄞

四明多胜迹,不惮此行难。

客棹霜天晚,征衫道路寒。

湖灵通夕见,海日带潮看。

莫远乘槎去,风涛卒未安。

(0)

哭㔶十五章·其七

汝父诚有罪,汝母孝且慈。

独不为母计,仓皇去何之。

(0)

和前人韵·其二

茶瓜不作片时留,又向悠然作胜游。

花径似经新扫洒,竹林唤起旧风流。

天教有象皆楷写,世已无书可校雠。

长日苦遭蝉噪聒,杖藜拟访涧泉秋。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