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斑瓶古,铜尊灌小枝。
秋心疏竹木,琴意映须眉。
石隐寻巢父,孤情写大痴。
幽林偏阳羡,遁迹谢吴儿。
翡翠斑瓶古,铜尊灌小枝。
秋心疏竹木,琴意映须眉。
石隐寻巢父,孤情写大痴。
幽林偏阳羡,遁迹谢吴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首句“翡翠斑瓶古”,以翡翠色的斑纹瓶作为开篇,暗示着一种古老而珍贵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痕迹。接着,“铜尊灌小枝”则将视角转向了自然,铜质的酒器与细小的树枝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氛围。
“秋心疏竹木,琴意映须眉”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之美。秋日的心境与稀疏的竹木相互映衬,仿佛是心灵与自然的对话。而“琴意映须眉”则将这种对话推向了更深层次,琴声与诗人的面容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雅致与内省。
“石隐寻巢父,孤情写大痴”两句,通过引用古代传说中的巢父隐居于石洞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同时,“孤情写大痴”则以“大痴”二字,巧妙地将诗人独特的个性与豁达的情怀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最后,“幽林偏阳羡,遁迹谢吴儿”两句,点明了诗人的隐居之地——阳羡,一个充满幽静与神秘的地方。诗人在这里遁迹避世,远离了世俗的纷扰,追求着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探索与理解。
日中楼,楼里日。
侧轮晃朗碍楼低,疏绮玲珑日出入。
日在天,自上下,楼倚山云作高架。
朝朝暮暮送且迎,寸影真逾连璧价。
此意何所自,有亲白发长居此。
神仙好楼亲似仙,斑衣不用金与紫。
日出问授衣,日入还侍侧。
未信人生一过客,双瞳炯炯漆似黑,日中犹辨丝五色。
亲年老逼少,子心忧逐喜。
去日不可回,来日未可拟。
层楼尚见元宋遗,人过百龄今可几。
人子心,未可识。
安得天上人,偷与长生籍,更注亲年应南极。
楼中有日即有亲,仰歌长笑楚天碧。
忆昔与君别,悠忽今十年。
不能见颜色,徒存秋夕篇。
展玩泪沾臆,相思隔万川。
男儿奋迅虽有时,叹息君才诚绝弦。
竖儒仅能诵章句,腾踏青云凌钜贤。
珍味安能通俗口,广陵之散谁可传。
罕山金可卿,三原马溪田。
徒使高名贯星斗,科场不售惟我怜。
昔也令人羡三凤,今我孤骞情惘然。
相如既有凌云赋,讵待吹嘘方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