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春心、更无寻觅,猜遍朝朝行止。
觉到处、相逢难避。幻作千般明媚。
晕柳生颦,扶花欲笑,看似愁还喜。
惊骤落、出杏村帘,过客断魂,偏在斜阳流水。
飘几多、楼台粉雾,赚得蝶情全坠。
静选绿阴,悠然古梦,伴著娇莺睡。
日渐长怎遣,随人卧也又起。
听一声、啼鹃烛外,暗想黄昏垂泪。
去尽燕鸿,山河无限,事远将天比。
忆汉宫不见,依稀画图人丽。
恼春心、更无寻觅,猜遍朝朝行止。
觉到处、相逢难避。幻作千般明媚。
晕柳生颦,扶花欲笑,看似愁还喜。
惊骤落、出杏村帘,过客断魂,偏在斜阳流水。
飘几多、楼台粉雾,赚得蝶情全坠。
静选绿阴,悠然古梦,伴著娇莺睡。
日渐长怎遣,随人卧也又起。
听一声、啼鹃烛外,暗想黄昏垂泪。
去尽燕鸿,山河无限,事远将天比。
忆汉宫不见,依稀画图人丽。
这首诗名为《十二时》,作者陈洵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词人。诗中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词人对春日情感的复杂交织。
"恼春心、更无寻觅,猜遍朝朝行止",诗人表达了对春意的追寻却难以捕捉的困惑,暗示着内心的烦躁与期待。"觉到处、相逢难避",春天的美景仿佛故意与人捉迷藏,让人无法逃脱其魅力。
"幻作千般明媚",春天的变幻莫测,柳树含羞带颦,花朵似笑非笑,这种美既让人心生欢喜,又似乎隐藏着淡淡的愁绪。"惊骤落、出杏村帘",杏花突然绽放,如同触动了过客的心弦,使他们沉浸在黄昏流水的哀愁中。
"飘几多、楼台粉雾,赚得蝶情全坠",描绘了春日楼阁间如梦如幻的景象,连蝴蝶也被吸引,沉醉其中。"静选绿阴,悠然古梦,伴著娇莺睡",诗人沉醉于宁静的绿荫下,梦境中伴着黄莺的歌声,流露出闲适与慵懒。
"日渐长怎遣,随人卧也又起",春日渐长,诗人难以消磨这漫长的时光,既想随心所欲地沉睡,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听一声、啼鹃烛外",杜鹃的啼鸣唤起黄昏的感伤,诗人独自垂泪,感叹人事变迁。
"去尽燕鸿,山河无限,事远将天比",诗人借离群的燕子和广阔的山河,表达人生的无常和遥远的过去。"忆汉宫不见,依稀画图人丽",最后以对汉宫美女的回忆收尾,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既有对春色的喜爱,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追忆。
能饥谋艺稷,冒寒思植桑。
少年负奇气,万丈磨青苍。
梦寐见古人,慨然悲流光。
吾道有宗主,千秋朱紫阳。
说敬不离口,示我入德方。
义利分两途,析之极毫芒。
圣学信匪难,要在用心臧。
善端日培养,庶免物欲戕。
道德乃膏腴,文辞固秕糠。
俯仰天地间,此身何昂藏。
胡能追轶驾,但能漱馀芳。
持此木钻柔,其如磐石刚。
中夜揽衣起,沉吟独徬徨。
圣途万里馀,发短心苦长。
及此岁未暮,驱车适康庄。
行远必自迩,育德贵含章。
迩来十六载,灭迹声利场。
闭门事探讨,蜕俗如驱羊。
隐几一室内,兀兀同坐忘。
那知颠沛中,此志竟莫强。
譬如济巨川,中道夺我航。
顾兹一身小,所系乃纲常。
枢纽在方寸,操舍决存亡。
胡为谩役役,斲丧良可伤。
愿言各努力,大海终回狂。
《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明·陈献章】能饥谋艺稷,冒寒思植桑。少年负奇气,万丈磨青苍。梦寐见古人,慨然悲流光。吾道有宗主,千秋朱紫阳。说敬不离口,示我入德方。义利分两途,析之极毫芒。圣学信匪难,要在用心臧。善端日培养,庶免物欲戕。道德乃膏腴,文辞固秕糠。俯仰天地间,此身何昂藏。胡能追轶驾,但能漱馀芳。持此木钻柔,其如磐石刚。中夜揽衣起,沉吟独徬徨。圣途万里馀,发短心苦长。及此岁未暮,驱车适康庄。行远必自迩,育德贵含章。迩来十六载,灭迹声利场。闭门事探讨,蜕俗如驱羊。隐几一室内,兀兀同坐忘。那知颠沛中,此志竟莫强。譬如济巨川,中道夺我航。顾兹一身小,所系乃纲常。枢纽在方寸,操舍决存亡。胡为谩役役,斲丧良可伤。愿言各努力,大海终回狂。
https://shici.929r.com/shici/QlNbH2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