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燕堂春夜》
《燕堂春夜》全文
宋 / 陆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南楼紞紞下疏更,一点纱笼满院明。

映月疏梅入帘影,读书稚子隔窗声。

呻吟药裹身宁久,汛扫边尘意未平。

草檄北征今二纪,山城仍是老书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àntángchūn
sòng / yóu

nánlóudǎndǎnxiàshūgèngdiǎnshālóngmǎnyuànmíng

yìngyuèshūméiliányǐngshūchuāngshēng

shēnyínyàoguǒshēnníngjiǔ
xùnsǎochénwèipíng

cǎoběizhēngjīnèrshānchéngréngshìlǎoshūshēng

翻译
南楼上传来稀疏的更鼓声,月光透过纱窗洒满庭院一片明亮。
月光下的稀疏梅花倒映在帘幕上,读书的孩子隔着窗户传来琅琅书声。
病痛中我低声呻吟,但心中对边疆的忧虑并未消减。
二十年来我一直在起草北伐的檄文,这座山城中的我依然是那个老书生。
注释
紞紞:形容更鼓声稀疏。
纱笼:纱窗。
映月:月光照亮。
稚子:年幼的孩子。
呻吟:因病痛而发出的声音。
汛扫:清理。
边尘:边疆的战尘。
草檄:起草檄文。
二纪:二十年。
山城:偏远的城镇。
老书生:长期从事文书工作的读书人。
鉴赏

这首《燕堂春夜》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描绘了夜晚在燕堂中所见所闻的景象,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首句“南楼紞紞下疏更”,以深夜时分楼上传来的更鼓声,营造出宁静而深沉的氛围。"一点纱笼满院明",则通过月光透过纱窗洒落满院的明亮,烘托出静谧的夜色。

接下来两句,“映月疏梅入帘影,读书稚子隔窗声”,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梅花倒影和远处稚子读书的声音,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呻吟药裹身宁久",诗人自述身体不适但仍坚持服药,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汛扫边尘意未平",则流露出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未能平定边患的忧虑。

最后两句,“草檄北征今二纪,山城仍是老书生”,诗人感慨自己已经年迈,却仍在为北伐之事起草檄文,身处偏远山城,身份依旧是一名老书生。这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生活的琐碎,又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独特风貌。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朝代:宋   字:务观   号:放翁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125—121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猜你喜欢

书刘仲更春秋灾异后

志苦言危凛雪霜,何人敢唤作刘郎。

休论瑞应誇图牒,羞死当年顾野王。

(0)

感皇恩.海棠

常岁海棠时,偷闲须到。多病寻芳懒春老。

偶来恰值,半谢妖饶犹好。便呼诗酒伴,同倾倒。

繁枝高荫,疏枝低绕。花底杯盘花影照。

多情一片,恨我归来不早。断肠铺碎锦,门前道。

(0)

阮郎归·其三

儿童嬉戏杏花堤。春归不解悲。重来草露湿人衣。

无花空绕枝。曾学道,久忘机。一尊甘若饴。

平生鱼鸟与同归。临风心自知。

(0)

张若虚乃予妻党汤德翁外孙喜其来赋此

我昔见德翁,其人直且温。

共知怀抱清,宜使乡党尊。

竟无蒲轮召,遂葬蒿里园。

张子极季发,乃是外诸孙。

谨厚甚似之,好修仍寡言。

功名在少壮,简编勤讨论。

剩观书连屋,愿闻策临轩。

方起宁氏宅,再兴文纪门。

(0)

放船

柳边放船试南风,扬溪荷花能艳红。

一川云锦步不尽,我舟正在繁香中。

午天无云青脉脉,枕舷哀歌醉脱帻。

更将绿叶穿碧筒,欲臣屈卮奴太白。

风前一笑玉麈横,蜻蜓侧翅潜鱼惊。

骑马贵人多内热,此欢勿语长安城。

须臾客醉船亦醉,信流一抹西村外。

翁媪负墙樵牧奔,拾薪供茶初不记。

还家鼻息撼四邻,阆风接梦疑非真。

清游何时记三人,臞庵与弟拙乡陈。

(0)

送舅氏行

迎面宾鸿去未多,揽袪官柳不胜拖。

还家定笑扊扅曲,上水初听欸乃歌。

浊酒过邻通问讯,青灯语夜惬平和。

机云也有谋东日,可解沧浪理钓蓑。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黄之隽 顾瑛 赵我佩 何瑭 王之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