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紞紞下疏更,一点纱笼满院明。
映月疏梅入帘影,读书稚子隔窗声。
呻吟药裹身宁久,汛扫边尘意未平。
草檄北征今二纪,山城仍是老书生。
南楼紞紞下疏更,一点纱笼满院明。
映月疏梅入帘影,读书稚子隔窗声。
呻吟药裹身宁久,汛扫边尘意未平。
草檄北征今二纪,山城仍是老书生。
这首《燕堂春夜》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描绘了夜晚在燕堂中所见所闻的景象,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首句“南楼紞紞下疏更”,以深夜时分楼上传来的更鼓声,营造出宁静而深沉的氛围。"一点纱笼满院明",则通过月光透过纱窗洒落满院的明亮,烘托出静谧的夜色。
接下来两句,“映月疏梅入帘影,读书稚子隔窗声”,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梅花倒影和远处稚子读书的声音,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呻吟药裹身宁久",诗人自述身体不适但仍坚持服药,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汛扫边尘意未平",则流露出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未能平定边患的忧虑。
最后两句,“草檄北征今二纪,山城仍是老书生”,诗人感慨自己已经年迈,却仍在为北伐之事起草檄文,身处偏远山城,身份依旧是一名老书生。这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生活的琐碎,又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独特风貌。
我昔见德翁,其人直且温。
共知怀抱清,宜使乡党尊。
竟无蒲轮召,遂葬蒿里园。
张子极季发,乃是外诸孙。
谨厚甚似之,好修仍寡言。
功名在少壮,简编勤讨论。
剩观书连屋,愿闻策临轩。
方起宁氏宅,再兴文纪门。
柳边放船试南风,扬溪荷花能艳红。
一川云锦步不尽,我舟正在繁香中。
午天无云青脉脉,枕舷哀歌醉脱帻。
更将绿叶穿碧筒,欲臣屈卮奴太白。
风前一笑玉麈横,蜻蜓侧翅潜鱼惊。
骑马贵人多内热,此欢勿语长安城。
须臾客醉船亦醉,信流一抹西村外。
翁媪负墙樵牧奔,拾薪供茶初不记。
还家鼻息撼四邻,阆风接梦疑非真。
清游何时记三人,臞庵与弟拙乡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