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皇帝阁六首·其六》
《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皇帝阁六首·其六》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汴上初无招屈亭,沅湘近在国南坰。

太官漫解供新粽,谏列犹应记独醒。

(0)
翻译
汴水之滨本没有招屈亭,沅江湘水却近在国境之南的郊野。
朝廷官员随意地准备着新粽子,但谏官们仍记得要保持清醒的记忆。
注释
汴上:指汴河两岸。
屈亭:招屈亭,用来纪念楚国诗人屈原的地方。
沅湘:沅江和湘江,流经湖南地区。
坰:郊野,偏远的田野。
太官: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膳食。
漫解:随意地,随便地。
供新粽:准备新的粽子作为节日食品。
谏列:谏官的行列,指负责进谏的官员群体。
独醒:指屈原《离骚》中的‘众人皆醉我独醒’,比喻保持清醒的洞察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题目为《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皇帝阁六首(其六)》。诗人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对“汴上”(北宋都城开封)与“沅湘”(湖南沅水和湘水,屈原曾流放之地)的联想,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屈原的敬仰和对忠直精神的怀念。

首句“汴上初无招屈亭”,暗示了在当时的开封并没有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招屈亭,暗寓屈原的悲剧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次句“沅湘近在国南坰”则将读者的思绪引向遥远的沅湘地区,屈原的故乡,强调了屈原的精神距离北宋朝廷并不遥远。

第三句“太官漫解供新粽”,“太官”指宫廷中的官员,他们虽然准备了节日的粽子,但诗人认为这并不能真正纪念屈原的精神,只是形式上的供奉。“漫解”二字带有轻视之意,表达出诗人对这种表面行为的不满。最后一句“谏列犹应记独醒”,“谏列”指屈原的忠诚直言,“独醒”形容他清醒地认识到时弊,诗人借此呼吁人们不应忘记屈原那种独立不阿的清醒态度。

整首诗通过端午节的习俗,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屈原忠贞品质的赞扬和对现实的批判,体现了苏辙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道德操守的坚守。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祭张公洞二首·其一

尧心知稼穑,精意绕山川。

风雨神祇应,笙镛诏命传。

沐兰秪扫地,酌桂伫灵仙。

拂雾陈金策,焚香拜玉筵。

(0)

题石泉兰若

矗竹为篱松作门,石楠阴底藉芳荪。

方袍近日少平叔,注得逍遥无处论。

(0)

奉平淮夷雅表·其六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

我旆我旗,于道于陌。训于群帅,拳勇来格。

公曰徐之,无恃额额。式和尔容,惟义之宅。

(0)

兰渚泊

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

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0)

山院观花

初来唯见空树枝,今朝满院花如雪。

门前为报诸少年,明日来迟不堪折。

(0)

望骑马郎

碧蹄新压步初成,玉色郎君弄影行。

赚杀唱歌楼上女,伊州误作石州声。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