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竹为篱松作门,石楠阴底藉芳荪。
方袍近日少平叔,注得逍遥无处论。
矗竹为篱松作门,石楠阴底藉芳荪。
方袍近日少平叔,注得逍遥无处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自然景象和佛寺生活的情趣。"矗竹为篱松作门"一句,通过对竹篱和松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竹常被用来比喻君子的节操,而松则代表了坚贞不屈的品格,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于清高脱俗生活的向往。
"石楠阴底藉芳荪"一句,通过对石楠树荫下花朵盛开的情景描写,表现出大自然中生机勃勃的一面。这里的“藉”字用得非常精彩,它既形容了花开的繁盛,又暗示了一种柔和、细腻之感。
"方袍近日少平叔"一句,提到了诗人与名为平叔的人物在佛寺中的交往。这里的“方袍”可能指的是僧人的服饰,而“近日”则表明这是一种持续进行的交流。"注得逍遥无处论"则是说这种交流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无需多言,便能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佛寺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以及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接受和融合。
上人风度温如玉,况复文雅超凡俗。
闭户翻经戒行修,登堂见客容仪肃。
有时泚笔临古书,有时引水浇新竹。
或从泉石共徜徉,或与云月相追逐。
老予借榻两经春,青眼相看情愈笃。
校书永昼每烹茶,酌客清宵频剪烛。
同袍幸有坦斋翁,时听清吟散烦燠。
上人亦学参诗禅,讲论时时见心曲。
修纂于今已毕功,分手将归故山麓。
短歌一阕写离怀,回首南山烟树绿。
伊昔吾宗知稼翁,文章气节称人雄。
卜筑稼村三百载,参天乔木青茏葱。
巍巍先祠屹中峙,列屋儿孙自邻里。
蘋蘩岁岁奉蒸尝,灯火家家究经史。
方轩先生族之良,白头晦迹东海旁。
殷勤作图纪先迹,云仍百世期勿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