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入番江雨。满湖山、莺啼燕语,前歌后舞。
闻道行骢行且止,却听谯楼更鼓。
正未卜,阴晴同否。
老子胸中高小范,这精神、堪更开封府。
新治足,旧民苦。扁舟浩荡乘风去。
看莱衣、思贤堂上,寿觞朝举。
六十二三前度者,敢望香山老傅。
又过了、午年端午。
采采菖蒲三三节,寄我公、矫矫扶天路。
重归衮,到相圃。
春入番江雨。满湖山、莺啼燕语,前歌后舞。
闻道行骢行且止,却听谯楼更鼓。
正未卜,阴晴同否。
老子胸中高小范,这精神、堪更开封府。
新治足,旧民苦。扁舟浩荡乘风去。
看莱衣、思贤堂上,寿觞朝举。
六十二三前度者,敢望香山老傅。
又过了、午年端午。
采采菖蒲三三节,寄我公、矫矫扶天路。
重归衮,到相圃。
这首诗名为《金缕曲(其三)》,作者是宋末元初的诗人刘辰翁,写于周耐轩生日。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祝寿诗。
"春入番江雨。满湖山、莺啼燕语,前歌后舞。" 这几句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发的春日景象,春风带来细雨,湖光山色之间充满了鸟鸣和燕子的欢畅歌唱,以及人們前歌后舞的欢庆场面。
"闻道行骢行且止,卻聽譙樓更鼓。正未卜,陰晴同否。" 这几句则透露出一种期待与不安的情绪,诗人似乎在等待着某种消息,同时也表现出对未来天气变化的不确定感。
"老子胸中高小范,這精神、堪更開封府。新治足,舊民苦。扁舟浩荡乘風去。" 这几句中,"老子"可能指的是周耐轩,诗人赞美他的胸怀广大,如同古代的开封府,而"新治足、旧民苦"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艰难处境。"扁舟浩荡乘风去"则是诗人表达自己要乘着这股风潮前行的决心。
"看莱衣、思贤堂上,壽觞朝舉。六十二三前度者,敢望香山老傅。又過了、午年端午。" 这几句里,诗人提到了莱衣和思贤堂,或许是指某种特定的场合或礼仪,"寿觞朝举"表明这是一个庆祝长寿的场景。"六十二三前度者"可能是在说周耐轩的年龄,而"敢望香山老傅"则是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又过了、午年端午"则说明时间已经过去了传统节日端午。
"采采菖蒲三三節,寄我公、矫矫扶天路。重归衮,到相圃。" 最后几句中,诗人用到了菖蒲的意象,这是一种常见于端午节的植物,而"矫矫扶天路"则是对周耐轩不懈追求、坚定前行的一种比喻。"重归衮,到相圃"可能是在描绘某个具体的地方或情景。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周耐轩的崇敬之心,以及对其高尚品格和坚定意志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民的苦难,但诗人更多地是通过积极向上的情绪来表达希望和祝福。
黄绶归休日,仙郎复奏馀。
晏居当夏晚,寓直会晴初。
露散星文发,云披水镜虚。
高才推独唱,嘉会喜连茹。
月色摇春闼,香烟霭暝庐。
千门传夜警,万象照阶除。
少孺嘉能赋,文强阅赐书。
兼曹谋未展,入幕志方摅。
为奉灵台帛,恭先待漏车。
贞标不可仰,空此乐樵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