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自昔最宜人,况复清时雨露新。
昭代礼文初复古,隆冬天气煖如春。
衣冠士族从来盛,庠序儒风自昔淳。
我忝一官司教铎,期将斯道觉斯民。
桂林自昔最宜人,况复清时雨露新。
昭代礼文初复古,隆冬天气煖如春。
衣冠士族从来盛,庠序儒风自昔淳。
我忝一官司教铎,期将斯道觉斯民。
这首诗描绘了桂林的宜人景色与清新的气候,以及明代社会中对古代礼仪的恢复和对教育的重视。诗人陈琏表达了自己作为官员,致力于传播儒家之道,以启迪民众的心愿。
首句“桂林自昔最宜人”,点出桂林自古以来就是适宜居住的地方。接着,“况复清时雨露新”则进一步强调在清明的时代背景下,雨水如同甘露般滋润万物,象征着社会环境的和谐与进步。
“昭代礼文初复古”表明在光明的时代,礼仪制度开始恢复到古代的传统。“隆冬天气煖如春”则通过对比冬季的寒冷与春季的温暖,形象地描绘出社会氛围的温馨与和煦。
“衣冠士族从来盛,庠序儒风自昔淳”两句,赞美了士族阶层的繁荣与儒家文化的深厚根基。士族的兴盛与儒家教育的普及,共同构成了社会的稳定与文化的发展。
最后,“我忝一官司教铎,期将斯道觉斯民”表达了诗人作为官员兼教师的身份,他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儒家之道传播给民众,启迪他们的思想,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桂林的自然美景和社会风貌,更体现了明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以及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期待。
续缕关情,书裙故事,年华又到。
丝菖酒面,角黍波心,老去无多怀抱。
还是闭门,曼引诗声,暗温词稿。
任遗钿拾翠,金鞭公子,歌呼沿道。
空见说、红荔湾头,流花桥畔,雷鼓云旗喧扰。
阑干波影,粉麝风香,十里暄阳芳草。
空巷近传,夜禁门迟,春台酺早。
讲水嬉深意,莫负湘江一棹。
绿窗人静,忽清机徐引,都成奇弄。
乍讶宫商无节奏,偏又待时而动。
笙磬同音,筝琶乱拨,惊破鸳鸯梦。
寻常休试,玉匙金钥珍重。
因念铃索西清,故人待漏,惯踏天街冻。
欲觉闻钟宜有此,妙在枕边喧閧。
懒惰稽康,醉眠元亮,得尔全无用。
娇孙痴小,膝前携听叮咚。
七载栽培,灼灼桃花,颠风乱吹。
记华堂执贽,花幡春暖,文窗问字,兰焰宵辉。
寒燠经心,趋承可意,绕膝依依似女儿。
天难问,倏彩云影散,璧月轮亏。
韶颜娇映铢衣,桄梦里、相逢却道非。
剩晨昏冥想,病姿婉娈,丹青留得,旧态依稀。
老鬓添霜,愁心对雨,诉与泉台知不知。
凄凉况,向图中唤母,稚女娇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