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窗人静,忽清机徐引,都成奇弄。
乍讶宫商无节奏,偏又待时而动。
笙磬同音,筝琶乱拨,惊破鸳鸯梦。
寻常休试,玉匙金钥珍重。
因念铃索西清,故人待漏,惯踏天街冻。
欲觉闻钟宜有此,妙在枕边喧閧。
懒惰稽康,醉眠元亮,得尔全无用。
娇孙痴小,膝前携听叮咚。
绿窗人静,忽清机徐引,都成奇弄。
乍讶宫商无节奏,偏又待时而动。
笙磬同音,筝琶乱拨,惊破鸳鸯梦。
寻常休试,玉匙金钥珍重。
因念铃索西清,故人待漏,惯踏天街冻。
欲觉闻钟宜有此,妙在枕边喧閧。
懒惰稽康,醉眠元亮,得尔全无用。
娇孙痴小,膝前携听叮咚。
这首诗描绘了对洋钟(即现代闹钟)的独特感受与想象。诗人俞樾以细腻的笔触,将机械闹钟的声音拟人化,赋予其生命与情感,将其比作“清机”、“奇弄”,“铃索西清”、“天街冻”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闹钟在特定环境下的声音效果。
诗中通过“乍讶”、“因念”等词,展现了对闹钟声音的意外与怀念,以及对过往时光的回忆。特别是“欲觉闻钟宜有此,妙在枕边喧閧”一句,巧妙地将闹钟的声音与日常生活的场景相结合,强调了闹钟在唤醒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其在特定情境下带来的独特美感。
此外,“懒惰稽康,醉眠元亮,得尔全无用”一句,借用了古代文人的典故,表达了对闹钟实用价值之外,还能带来心灵慰藉的感慨。最后,“娇孙痴小,膝前携听叮咚”则以儿童的视角,进一步丰富了闹钟声音的意象,使其成为连接家庭温情的纽带。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现代科技产物的审美体验,也蕴含了对传统生活情趣的怀念与向往,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