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连碧虚,上有轩辕居。
丹台久芜没,何客此结庐。
结庐独长往,早发金庭想。
高揖曹阮辈,炼药恣偃仰。
紫房闭绿苔,清涧袅云来。
丹井昔常洁,瑶宫今始开。
自为黄山客,醉拂黄山石。
兀然发孤啸,千峰敛暮色。
何时启石关,投足遍人寰。
意欲穷九有,归卧云松间。
君去亦多时,君来何太迟。
容成与浮丘,招手白云期。
昔落风尘里,名姓在人耳。
今返烟霞际,悠然与终始。
三十二莲峰,荡漾金芙蓉。
归来当见忆,云鹤许相从。
黄山连碧虚,上有轩辕居。
丹台久芜没,何客此结庐。
结庐独长往,早发金庭想。
高揖曹阮辈,炼药恣偃仰。
紫房闭绿苔,清涧袅云来。
丹井昔常洁,瑶宫今始开。
自为黄山客,醉拂黄山石。
兀然发孤啸,千峰敛暮色。
何时启石关,投足遍人寰。
意欲穷九有,归卧云松间。
君去亦多时,君来何太迟。
容成与浮丘,招手白云期。
昔落风尘里,名姓在人耳。
今返烟霞际,悠然与终始。
三十二莲峰,荡漾金芙蓉。
归来当见忆,云鹤许相从。
这首诗描绘了黄山的壮丽景色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以黄山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黄山的自然之美和仙气缭绕的氛围。诗中提到的“轩辕居”、“丹台”、“紫房”等词语,都充满了神话色彩,暗示着黄山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个充满神秘与传说的地方。
“结庐独长往,早发金庭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高揖曹阮辈,炼药恣偃仰”的描述,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古代隐士生活状态的羡慕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与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
“紫房闭绿苔,清涧袅云来。”这两句描绘了黄山的静谧与幽深,绿苔覆盖的石屋与蜿蜒流淌的清涧,以及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与世隔绝的意境。
“丹井昔常洁,瑶宫今始开。”这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黄山的神圣与神秘,丹井的洁净象征着纯净与灵性,而瑶宫的开启则预示着某种超越现实的启示或转变。
整首诗通过对黄山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友情、时光流逝以及人生归宿的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空中蜂队如车轮,中有王子蜂中尊。
分房减口未有处,野老解与蜂语言。
前人传蜜延客住,后人秉艾催客奔。
布囊包裹闹如市,坌入竹屋新且完。
小窗出入旋知路,幽圃首夏花正繁。
相逢处处命俦侣,共入新宅长子孙。
今年活计知尚浅,蜜蜡未暇分主人。
明年少割助和药,惭愧野老知利源。
中岁谬学道,白须何由生。
故人指我笑,闻道未能行。
我笑谢故人,唯唯亦否否。
老聃古道师,白发生而有。
佛告波斯匿,汝有不白存。
亭中掌亭人,何尝随客奔。
客去不用留,主在亭不毁。
墁墙支折栋,在我不在尔。
道成款玉晨,跪乞五色丸。
肝心化黄金,齿发何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