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园好,秋色在东篱。
绚烂几经归冷淡,阴凝方始慎几微。此义更谁知。
伊园好,秋色在东篱。
绚烂几经归冷淡,阴凝方始慎几微。此义更谁知。
这首诗名为《伊园好·秋色在东篱》,作者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冯煦。诗中描绘了秋天的伊园景色,以"秋色在东篱"开篇,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绚丽的秋景画面。诗人通过"绚烂几经归冷淡",表达了自然景色由繁华转为平淡的过程,暗示了世间万物盛极必衰的规律。"阴凝方始慎几微"进一步强调了细微的变化和谨慎对待生活中的微妙之处。最后,诗人以"此义更谁知"收尾,表达了对这种深刻哲理的感慨,认为这种关于生命与变化的理解可能并不被一般人所理解。整体上,这首诗寓情于景,富有哲理,体现了冯煦独特的艺术风格。
,独以赏音见许,而不知予频年连婴逆景,久疏词笔,非复向时怀抱矣,戊申秋杪,邾仲羲持示词卷,且辱彦文寄声,并索近作入卷,乃为倚歌二阕,其一以答彦文,其一以喜翔南还家当年放浪苏台下,长从故人诗酒。
茧帖飞花,*弦度曲,思绕阊门杨柳。
星霜易久。
怅十载分携,几番回首。
沧海尘昏,屋梁落月尚依旧。
山林何处寄傲,不如人意事,长是八九。
有客传书,多君玩世,况是不忘衰朽。
明朝见从。
纵少壮难追,好怀还有。
醉墨淋漓,浩歌开笑口。
两鬓秋风,掩关坐听黄昏雨。
灯前自语。
世乱甘清苦。
蔓草愁烟,荒却东陵圃。
归期阻。
荆榛满路。
投老知何处。
六朝千古台城路,伤心几番兴废。
形胜空存,繁华暗老,举目江山还异。
风尘万里。
柰迁客驱驰,去程迢递。
故旧相望,雁边消息缈难寄。
春风凤皇台上,转蓬回首处,应叹身世。
江总情深,陈琳檄倦,投老竟成归计。
斜阳某水。
且净洗缁衣,任休行李。
只怕东山,兴来还又起。
菜甲封泥,桃英怯冻,浅寒尚浓。
正小窗深掩,暮云低密,颓垣半露,残雪玲珑。
冷逼单衣,愁欺倦枕,暗度一番花信风。
年光在,但尘襟耿耿,镜鬓匆匆。
十年旧梦无踪。
算何异、天涯随转蓬。
甚**坊陌,灯宵闲过,沉沉烟雨,酒兴谁同。
鸟已春声,人犹旧感,点检芳菲前事空。
莺花好,更明年此际,何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