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把荷衣制。归隐从兹始。
烟外迷津,云中问渡,桃花春水。
想武陵当日避秦人,五柳前身是。一曲红牙试。
千载还神似。玉骨蝉轻,仙踪羽化,碧霄高逝。
想世间不屑折腰人,今古皆如此。
好把荷衣制。归隐从兹始。
烟外迷津,云中问渡,桃花春水。
想武陵当日避秦人,五柳前身是。一曲红牙试。
千载还神似。玉骨蝉轻,仙踪羽化,碧霄高逝。
想世间不屑折腰人,今古皆如此。
这首《小桃红》以“题悔庵桃花源乐府”为题,由清代诗人彭孙遹所作。此曲借桃花源之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开篇“好把荷衣制。归隐从兹始”,诗人似乎在准备着荷叶制成的衣物,预示着他即将开始隐居的生活。接着,“烟外迷津,云中问渡,桃花春水”,描绘了一幅烟雾缭绕、云层之中寻找渡口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寻觅隐居之地的过程,而“桃花春水”则点明了桃花源的意象,预示着理想的归隐之所。
“想武陵当日避秦人,五柳前身是”,诗人通过想象,将自己比作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认同。接下来,“一曲红牙试。千载还神似”,诗人尝试着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希望千年之后,人们还能感受到他的精神风貌。
“玉骨蝉轻,仙踪羽化,碧霄高逝”,这几句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仙风道骨形象,以及他追求的超脱世俗、羽化登仙的境界。“想世间不屑折腰人,今古皆如此”,诗人感慨于世间的功名利禄,认为不屑于低头屈膝的人古今皆有,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坚定追求。
整首曲子以桃花源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超脱世俗的追求。彭孙遹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深度相结合,使得这首《小桃红》不仅是一首咏物之作,更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