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舒随处共无心,道者幽居似海深。
万顷银涛连晓色,半岩苍雾锁秋阴。
拥关不禁钟声出,护榻休嫌雨气侵。
欲扫氤氲陪杖履,重来祗恐路难寻。
卷舒随处共无心,道者幽居似海深。
万顷银涛连晓色,半岩苍雾锁秋阴。
拥关不禁钟声出,护榻休嫌雨气侵。
欲扫氤氲陪杖履,重来祗恐路难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的生活环境与心境,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卷舒随处共无心”点明了居士随遇而安、心无挂碍的生活态度,仿佛云卷云舒般自然。接着,“道者幽居似海深”进一步强调了居所的隐秘与深远,暗示着居士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万顷银涛连晓色,半岩苍雾锁秋阴”两句运用了壮丽的自然景象来衬托居士的隐逸生活。清晨的银涛与深秋的苍雾交织在一起,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神秘,也象征着居士内心世界的深邃与丰富。这样的景致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居士精神境界的隐喻。
“拥关不禁钟声出,护榻休嫌雨气侵”则描绘了居士与外界的微妙联系。钟声的传出与雨气的侵扰,虽是外界的自然现象,但在居士这里却成了与世隔绝的象征,显示出他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干扰的淡然处之。
最后,“欲扫氤氲陪杖履,重来祗恐路难寻”表达了诗人对居士生活的向往与对这种生活方式可能消失的担忧。诗人想要融入这样的生活,但又担心难以找到通往此地的道路,这既是对居士生活状态的赞美,也流露出对现代社会喧嚣与浮躁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隐居生活的美好与超脱,同时也蕴含了对现代人生活状态的思考与反省。
我来席未温,君去袂难掺。
所喜相知新,所恨相见晚。
吏能极缜密,风度乃萧散。
同僚有斯人,可近不可远。
漕渠新涨生,辇路春风满。
置之缇屏中,骥足终未展。
夫岂无里言,相与共推挽。
语别一杯酒,何时对青眼。
愿保千金躯,努力加餐饭。
仙伯兮逍遥,共骑鹤兮云霄。
西弱水兮东瀛洲,超然变化兮不可以留。
农之田兮瘠田,仙弭节兮悯此民而勿去。
白云横兮翠微,石室幽幽兮宜而燕娱。
一窦之泉兮不溢不枯,仙顾而乐兮黄鹄翩其来归。
有龙蛰兮于寒泉,潜而飞兮遥天。
仙吹箫兮击鼓,老农酌醑兮互起舞。
仙驭飞龙兮四郊甘雨,旱不为灾兮年谷屡丰,我民敬恭兮蒙仙之泽无穷。
己丑太常第,君家登两翁。
黄鹄久仙去,不亡有流风。
小阮最逸群,未几鱼化龙。
江城始解后,岩邑仍过从。
谓予偕二父,联名千佛中。
一见辞色庄,再款肺腑通。
议论到易象,或借听于聋。
我行踏京尘,君栖簿书丛。
情亲不厌久,语别殊匆匆。
回首川陆隔,天寒悲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