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愁无赖,蓬蒿日掩门。
炊烟沉北舍,饥鸟噪孤村。
南亩终何穫,东柯早已髡。
沉吟空自苦,抚景暗销魂。
积雨愁无赖,蓬蒿日掩门。
炊烟沉北舍,饥鸟噪孤村。
南亩终何穫,东柯早已髡。
沉吟空自苦,抚景暗销魂。
这首明代诗人佘翔的《冬日苦雨(其一)》描绘了积雨连绵带来的困扰和乡村生活的艰辛。首句“积雨愁无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连日阴雨的无奈与愁绪。接着,“蓬蒿日掩门”写出了因雨湿而杂草丛生,门庭冷落的景象,流露出孤独与寂寥。
“炊烟沉北舍,饥鸟噪孤村”进一步渲染了凄凉氛围,炊烟低沉,暗示着村民生活艰难,而饥饿的鸟儿在空荡的村庄中啼叫,更显出人与自然的无助。诗人思考着“南亩终何穫”,农田收成无望,东边的树枝也因雨而光秃,象征着希望的破灭。
最后两句“沉吟空自苦,抚景暗销魂”,诗人深陷苦思,徒然叹息,面对眼前的景色,内心悲痛欲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冬日苦雨给人们带来的困苦与失落,以及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无奈。
少年入众先行乞,最初一步须牢实。
多见时流昧此心,施受之间两无益。
信心人,一粒米,重似丘山曾不止。
持来岂是得便宜,未了分明著他底。
贤禅贤禅宜努力,诸佛众生从此出。
逆行顺行忽相当,户户门门成大吉。
庵中有主从君住,无主外来俱得路。
云烟眯目山碍膺,榛莽欺人溪涧怒。
看他本色住庵人,捏聚大千无一尘。
自见泥牛斗入海,不记住来经几春。
头陀头陀休趁鬨,一世初无一炊梦。
口边白醭未暇揩,谁能更乞诸方颂。
持来抛放烈焰中,归种香山芋与菘。
蓦地钁头轻筑著,林间石虎吼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