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火西驰烧邓林,此花孤绝更清深。
犀纹隐隐通肌骨,羽葆层层间彩金。
残蕊尚堪然古鼎,生香长得汎秋砧。
形容尽入诗人笔,不为唐贤叹陆沉。
老火西驰烧邓林,此花孤绝更清深。
犀纹隐隐通肌骨,羽葆层层间彩金。
残蕊尚堪然古鼎,生香长得汎秋砧。
形容尽入诗人笔,不为唐贤叹陆沉。
这首诗名为《次韵木犀》,作者是宋代的姜特立。诗中描绘了木犀(即桂花)的独特韵味。首句“老火西驰烧邓林”以比喻手法,将燃烧的木犀花比作西驰的烈火焚烧邓林(神话中的天帝栽种的神木),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木犀盛开时的热烈与壮观。
接下来的“此花孤绝更清深”则赞美了木犀的孤高和清雅,即使在众多花丛中也显得与众不同。诗人细致描绘了木犀的纹理,“犀纹隐隐通肌骨”,暗示其质地坚韧,且香气透过肌肤,引人遐想。
“羽葆层层间彩金”进一步描绘了木犀花朵的层次感和色彩之美,仿佛披着金色的羽葆,华美而不失内敛。诗人接着写到,“残蕊尚堪然古鼎”,即使花瓣凋零,其香气依然能萦绕在古鼎之中,增添了岁月的沉淀感。
最后两句“生香长得汎秋砧”和“形容尽入诗人笔,不为唐贤叹陆沉”表达了诗人对木犀香气持久、意境深远的赞赏,认为木犀的形象和气息完全被诗人捕捉并融入笔端,无需像唐朝的贤士那样感叹世事变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木犀的美和诗人对其的深深喜爱,同时也寓含了对时光流转、物换星移的感慨。
分袂四百旬,盍簪三十日。
君来一何迟,君去一何疾。
题彼原上鸰,飞鸣不相失。
奈何缘薄宦,参辰各方一。
我须尽成丝,君紒才如栗。
人生几相见,岁月去如斥。
两苏欠同归,二陆事堪慄。
天伦盎中荠,富贵剑头蜜。
岷下饶蹲鸱,吴中富仙朮。
纵不死同丘,其可生异室。
愿君解龟后,休汝毋他适。
建邺水易滋,武昌鱼多乙。
急来共藜羹,荫此青林密。
春风棣华开,溪头望归鹢。
墙拥千竿竹,帘萦一穗香。
避暄情散朗,怀旧意悲凉。
小簟琉璃色,新醅琥珀光。
梦回闻剥啄,浑欲懒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