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倚天高,一径穿云斜。
忽然见楼阁,知是佛子家。
苍松老不死,夭矫如龙蛇。
霜皮自鳞皴,风梢互槎牙。
幽花似薝卜,清绝不可加。
过庭送好音,异哉碧鸰伽。
我来不忍去,一步三咨嗟。
终当解冠裳,从师卧烟霞。
千山倚天高,一径穿云斜。
忽然见楼阁,知是佛子家。
苍松老不死,夭矫如龙蛇。
霜皮自鳞皴,风梢互槎牙。
幽花似薝卜,清绝不可加。
过庭送好音,异哉碧鸰伽。
我来不忍去,一步三咨嗟。
终当解冠裳,从师卧烟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佛家清净之地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千山倚天高,一径穿云斜",开篇便以壮丽的景象勾勒出一幅雄伟的山水画卷。山势连绵,如同倚靠在苍穹之上,一条小径蜿蜒曲折,直入云端。
"忽然见楼阁,知是佛子家",诗人在登高望远中,突然间发现了一座楼阁,这里的“佛子”指的是佛教中的僧侣,这里应是一处寺院。由此可见,这不是一般的山水,而是一处充满禅意的佛教圣地。
"苍松老不死,夭矫如龙蛇",这里的苍松形象给人以岁月悠久、生机勃勃之感。树枝扭曲,宛若龙蛇,显示出自然界生命力与变幻莫测的美。
"霜皮自鳞皴,风梢互槎牙",诗人对松树表皮的描写,使人联想到岁月留下的痕迹,每一片“霜皮”都似是时光刻画。而“风梢互槎牙”则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灵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
"幽花似薝卜,清绝不可加",这里的幽花,虽不着色,但在诗人眼里,却是那样的清新脱俗,美到极致,不可再增添任何装饰。
"过庭送好音,异哉碧鸰伽",诗人经过庭院时,那里的风声水声似乎都成了佛教的梵呗,与世间的喧嚣截然不同,这里的“碧鸰伽”指的是清净的佛教乐曲。
"我来不忍去,一步三咨嗟",诗人在这片净土上流连忘返,每一步都充满了留恋和不舍的情感。
"终当解冠裳,从师卧烟霞",最终,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放下尘世的荣华,与佛法相伴,归隐于山水之间,达到一种超脱物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圣门如天不可梯,诸子欲以智取之。
杏坛独立无个事,只有回愚也大奇。
吾党少年子黄子,问津陋巷参颜氏。
只今此事冷如浆,来年八月槐花黄。
罨画溪头老诗伯,夜榜仙槎郁林石。
要令南斗避文星,却归北辰捧天极。
顷逢桂江双鲤鱼,殷勤两寄尺素书。
山长水远到不到,未必韦郎迹也疏。
书中只有相思字,更及融州一寒士。
泮水曾参冷似冰,等待春风放桃李。
青枫金刹依然在,黄石圯桥元不改。
只有谪仙稽古堂,兵烧水毁草树荒。
二大夫家有孙子,去珠复还堂再起。
朱甍碧瓦拂金波,牙签玉轴拄银河。
山鬼吹灯听夜诵,秋兔献颖供晨哦。
向来二李名父子,今来二李佳兄弟。
鹡鸰双去集上林,李家大夫看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