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头更鼓打两声,如何未到常州城。
道旁火炬如昼明,道上牵夫如蚁行。
今宵到得荆溪馆,我欲眠时夜还短。
明朝拥被窥船窗,百尺柳条垂两岸。
船头更鼓打两声,如何未到常州城。
道旁火炬如昼明,道上牵夫如蚁行。
今宵到得荆溪馆,我欲眠时夜还短。
明朝拥被窥船窗,百尺柳条垂两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夜晚乘船行进的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航的艰辛与独特之美。
"船头更鼓打两声,如何未到常州城。" 这两句表达了旅人的急切心情,船上的鼓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而目的地却还未到达,这种等待中的焦虑和期待交织在一起,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夜行者的心理画卷。
"道旁火炬如昼明,道上牵夫如蚁行。" 这两句生动描绘了夜航的场景,火炬照亮了夜色,使得周围环境仿佛白昼般明亮,而路上的牵引者则像忙碌的小虫一般,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突出了夜行中人与自然、光与暗的互动。
"今宵到得荆溪馆,我欲眠时夜还短。" 旅人终于抵达了一处休憩之所,但由于夜仍未深,旅人的疲惫心情并未得到完全的释放,这里的“夜还短”暗示着时间的紧迫和旅途的持续。
"明朝拥被窥船窗,百尺柳条垂两岸。"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次日清晨的情景,旅人在温暖的被窝中偷看船窗外的世界,而那高达百尺的柳树枝条,如同轻柔的丝带,垂挂在两岸之上。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旅途生活的一种诗意化表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仅展示了夜航的艰辛和独特,更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感交响。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荡漾波。
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
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
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谁家家住远。
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
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