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蒲团、楞严读罢,旃檀缕缕烟细。
阇黎公案谁能悟,略遣烦愁而已。拈短偈。
蚤度取、一番小劫春声里。乌皮棐几。
笑斑管攲斜,粉笺狼籍,诗句没头尾。
文窗下,一种悲凉滋味。满襟无限清泪。
落花稳傍苔衣卧,无奈软风惊起。憔悴矣。
怪如此秾春、却有悲秋意。筠帘垂地。
又清影窥人,夜阑人寂,松顶月如水。
据蒲团、楞严读罢,旃檀缕缕烟细。
阇黎公案谁能悟,略遣烦愁而已。拈短偈。
蚤度取、一番小劫春声里。乌皮棐几。
笑斑管攲斜,粉笺狼籍,诗句没头尾。
文窗下,一种悲凉滋味。满襟无限清泪。
落花稳傍苔衣卧,无奈软风惊起。憔悴矣。
怪如此秾春、却有悲秋意。筠帘垂地。
又清影窥人,夜阑人寂,松顶月如水。
这首《摸鱼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僧侣在蒲团上阅读《楞严经》后的内心世界。诗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禅意与文人的哀愁交织的氛围。
首句“据蒲团、楞严读罢”,点明了场景与活动,僧人静坐于蒲团之上,诵读《楞严经》,这既是修行也是心灵的洗礼。接下来“旃檀缕缕烟细”描绘了焚香的景象,香气缭绕,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阇黎公案谁能悟,略遣烦愁而已。”这里提到的“阇黎”是僧职之一,意味着通过阅读经典,僧人试图解答生活中的困惑,寻求内心的平静。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深奥的教义难以理解,只能借助它们来暂时排解内心的烦恼。
“拈短偈。蚤度取、一番小劫春声里。”“短偈”指的是简短的佛经或禅语,僧人在春日的宁静中吟诵,仿佛穿越了短暂的时间,体验了一次心灵的小解脱。
“乌皮棐几。笑斑管攲斜,粉笺狼籍,诗句没头尾。”这一段描述了僧人周围的环境,乌木与榧木制成的桌椅,斑驳的笔管,散乱的纸张,以及未完成的诗句,都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与对创作的执着。
“文窗下,一种悲凉滋味。满襟无限清泪。”窗外的景色或许引发了僧人对生命、时间与存在的深刻思考,他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悲凉,泪水不禁涌出,充满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落花稳傍苔衣卧,无奈软风惊起。”花落花开,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无常,而“软风”则带来了外界的扰动,暗示着即使在宁静中也难以完全摆脱外界的影响。
“憔悴矣。怪如此秾春、却有悲秋意。”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僧人却感到了秋天般的悲伤,这种反差体现了他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与苦难并存的现实的接纳。
“筠帘垂地。又清影窥人,夜阑人寂,松顶月如水。”最后,诗人以自然界的景物收束全篇,竹帘垂下,月光如水,清冷的夜色中,只有松树的影子陪伴着孤独的人。这不仅是对僧人孤独心境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僧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生命、宇宙的深刻思考,既有禅宗的智慧,也蕴含着文人的哀愁与对美的追求。
浙江之东千岩出,参差半天气葱郁。
禹昔不返南巡车,越人交口说遗迹。
日往月来三千春,宫有龙瑞洞阳明。
搜深陟危辨旧穴,讹以传讹终难寻。
荒山一片老风雨,徘徊问山山无语。
寒林朝号万壑秋,冷烟暮结太古愁。
谁能为起马迁死,指点当时所探何处是。
东风隔岸系归航,怕送君行重忆乡。
为探山台墙下柳,新来添得几丝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