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之刚矣。辔之柔矣。马亦不刚。辔亦不柔。
志气麃麃。取与不疑。
马之刚矣。辔之柔矣。马亦不刚。辔亦不柔。
志气麃麃。取与不疑。
这首诗以“马之刚矣。辔之柔矣。”开篇,对比了马与缰绳的特性,马性刚烈,而缰绳则显得柔和。然而诗人随后指出,马并非真的刚烈,缰绳也并非真的柔软,而是它们各自承载着主人的意志,这种意志强大而坚定,使得马在行动时既不失力量又不失灵活,缰绳在控制中既不束缚也不过分紧绷。
“马亦不刚。辔亦不柔。”这一句是对前文的否定,强调了马和缰绳实际上都是被内在意志所驱动和塑造的。接着,“志气麃麃。取与不疑”进一步揭示了这种内在意志的力量。麃麃,形容力量充沛,这里指出了马和缰绳背后所蕴含的强大意志。取与不疑,则表达了这种意志在行动中的自信和决断力,无论是获取还是放弃,都毫不犹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探讨了内在意志与外在表现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控制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马与缰绳的象征意义在此被深化,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更触及了个体意志与外部世界互动的本质。
青青数树松,扶疏空庭里。
微风从南来,清声四向起。
俗兮闻必愁,吾也闻则喜。
昂头离石枕,扶羸凭藤几。
侧听复遥观,移晷不能已。
细叶舞轻烟,密影摇寒水。
何必钧天奏,岂羡霓裳妓。
万事更无求,深山此为美。
寂寥信为乐,轩冕诚堪耻。
谁谓茆山中,只悦陶公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