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为伤陵迟,一德可终生。
逍遥随大化,顺应故无情。
达观齐万物,抚己何独清。
冥然绝所虑,斯理日明明。
知德形乃实,虚通道之平。
鼎鼎百年内,持此慰吾诚。
知为伤陵迟,一德可终生。
逍遥随大化,顺应故无情。
达观齐万物,抚己何独清。
冥然绝所虑,斯理日明明。
知德形乃实,虚通道之平。
鼎鼎百年内,持此慰吾诚。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大钦的《感兴十七首》中的第十五首,名为“知德”。诗中表达了对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知为伤陵迟,一德可终生。”点明了知识与道德的关系,认为知识的追求可能会让人陷入浮躁,而坚守一种高尚的品德则可以伴随一生。接着,“逍遥随大化,顺应故无情。”阐述了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态度,认为在大自然的循环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无需过分执着于情感。
“达观齐万物,抚己何独清。”进一步强调了对万事万物的平等看待,以及自我内心的纯净。诗人认为,以开阔的胸怀面对世间的一切,内心自然会保持清明。最后,“冥然绝所虑,斯理日明明。”表达了通过排除杂念,达到心灵的宁静,真理便日益显现。
“知德形乃实,虚通道之平。”指出真正的知识与道德是相互依存的实体,而理解宇宙真理的道路则是平和而真实的。全诗以“鼎鼎百年内,持此慰吾诚。”结尾,表达了在短暂的一生中,秉持这样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态度,足以慰藉内心的真诚。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林大钦对于道德修养、人生哲学及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步屐出东津,遥跂石角山。
山回道亦转,卓荦烟云间。
何人峻重阁,三休直孱颜。
吾想造化功,为此肃神奸。
嵌岩或中穴,特立气甚顽。
此角谁可折,宁当混尘寰。
游士何足知,但剥苔藓斑。
西首望城闉,群山合如环。
下临有鼻道,落日行人还。
枫叶秋欲丹,芜江逗潺潺。
重游何用戒,蓬户初无关。
谁识此间非洞天,白云轮囷石斓斑。
松篁蔽空世务隔,日月不动仙家闲。
金堂玉室不可测,霓旌羽盖终当还。
蛟龙沉渊马空住,会与杨许来追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