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甍建置忆当时,表里山河座下披。
鼾睡岂能容榻侧,纵观直欲奄天涯。
九秋如昔风光好,百岁而今户口滋。
繁似京华非不美,俗漓用此为萦思。
层甍建置忆当时,表里山河座下披。
鼾睡岂能容榻侧,纵观直欲奄天涯。
九秋如昔风光好,百岁而今户口滋。
繁似京华非不美,俗漓用此为萦思。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的《登凤凰阁》。诗中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与深沉感慨。
首联“层甍建置忆当时,表里山河座下披”,诗人回忆起凤凰阁建造时的情景,俯瞰着周围连绵起伏的山河,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脚下铺展开来。这里运用了“表里山河”这一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山川环绕、地势险要的地理特征。
颔联“鼾睡岂能容榻侧,纵观直欲奄天涯”,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将自己置于广阔天地之间,仿佛连远处的天边都尽收眼底。这里的“鼾睡”与“榻侧”形成对比,强调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生活中琐碎事物的不屑。
颈联“九秋如昔风光好,百岁而今户口滋”,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尽管季节更迭,但自然风光依旧美好;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多。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时代进步的肯定。
尾联“繁似京华非不美,俗漓用此为萦思”,诗人将凤凰阁与繁华的京城相比,认为两者各有千秋,并非京城之美独步天下。然而,面对世俗的纷扰,诗人内心仍不免有所忧虑和思考。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登高远眺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晴旭朝生东海堧,穿我竹亭才数椽。
主人晓起冠履清,异境不谢论壶天。
明珠万斛忽照眼,赤城玄圃凝朝烟。
山精潜形□遁迹,郊麟岐凤纷吾前。
使君访卜昔何许,翠华南巡知几年。
成嘉两地足甘雨,苍梧重理南薰弦。
行亭何幸蒙倾盖,再拜二子观折旋。
是日江风荡烦暑,天清雨散云孤骞。
回视吾亭,何有金石琳琅之可传。
觥筹交错,歌咏言还。古人取适,今胡不然。
噫吁嘻,禹颜忧乐奚后先。
不如饮竹亭酒,付穷达于彼苍,岂不闻衔杯乐圣称世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