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龄轻日月,迈景想神仙。
顾往谅无及,待来徒自怜。
黄金弃砂砾,劬心鍊丹铅。
凿石不得水,沉剑徒窥渊。
流光不我与,白发盈华颠。
杖策出门去,十步九不前。
归来对妻子,尘灶午未烟。
干时乏计策,退耕无园田。
霜蒲怨青松,逝矢恨惊弦。
巳矣复何道,吞声赴黄泉。
弱龄轻日月,迈景想神仙。
顾往谅无及,待来徒自怜。
黄金弃砂砾,劬心鍊丹铅。
凿石不得水,沉剑徒窥渊。
流光不我与,白发盈华颠。
杖策出门去,十步九不前。
归来对妻子,尘灶午未烟。
干时乏计策,退耕无园田。
霜蒲怨青松,逝矢恨惊弦。
巳矣复何道,吞声赴黄泉。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思悲翁》,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与年老时的无奈与哀愁。首句“弱龄轻日月”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自信与不羁,视日月为寻常。然而,“迈景想神仙”又反映出他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顾往谅无及,待来徒自怜”感慨时光荏苒,过去的岁月无法追回,未来的希望也只是自我怜悯。诗人以“黄金弃砂砾,劬心鍊丹铅”比喻自己曾试图通过炼丹寻求不朽,但最终如同抛弃了珍贵的黄金,只留下辛苦。
“凿石不得水,沉剑徒窥渊”进一步表达了追求理想而不得的失落,像是在坚硬的石头中寻找水源或在深渊中寻找失落的剑,皆是徒劳无功。诗人感叹“流光不我与”,时光无情地流逝,使他头发斑白,步履蹒跚。
“杖策出门去,十步九不前”形象地刻画出诗人年老力衰,行动迟缓,甚至犹豫不决。回到家中,面对“尘灶午未烟”的冷清景象,更显孤独。他感叹“干时乏计策,退耕无园田”,在动荡的时代里,没有谋略,连退隐的田园也无处可寻。
最后两句“霜蒲怨青松,逝矢恨惊弦”借物抒怀,表达对世事变迁的哀怨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深感无路可走,只能“吞声赴黄泉”,带着无尽的悲伤和遗憾走向生命的终点。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从青春理想到老年无奈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