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心怯远,晓夜厌奔驰。
马健兼程疾,潮平待渡迟。
遥山斜照薄,极浦晚霞移。
伫立垂杨下,摇鞭且赋诗。
归途心怯远,晓夜厌奔驰。
马健兼程疾,潮平待渡迟。
遥山斜照薄,极浦晚霞移。
伫立垂杨下,摇鞭且赋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复杂心情与沿途的自然景色,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
首联“归途心怯远,晓夜厌奔驰。”开篇即道出了诗人对长途跋涉的畏惧与厌倦,清晨夜晚的连续奔波让他感到身心俱疲,内心充满不安。
颔联“马健兼程疾,潮平待渡迟。”转而描述了旅途中的另一番景象。健壮的马匹在快速行进,而当潮水平静时,等待渡船的时间却显得格外漫长,形成鲜明对比。
颈联“遥山斜照薄,极浦晚霞移。”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刻的景色。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模糊而柔和,晚霞在水面上缓缓移动,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美。
尾联“伫立垂杨下,摇鞭且赋诗。”诗人站在垂柳之下,轻轻挥动马鞭,一边等待,一边吟诗抒怀。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雅致,也流露出他在旅途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心理变化与所见之景,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北陆藏冰后,东风入律和。
梅因三弄少,麦赖六花多。
簪盍思喧马,灯游羡闹蛾。
躬耕吾不倦,其奈没田何。
松江牢落一舟归,中有人惊岁月违。
太一自期莲叶是,白衣何恨菊花非。
水收四面郊原阔,霜入千山草木稀。
已分沧洲付吾道,便应从此下渔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