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孤峰势一拳,神工造化不知年。
江涛俯瞰下无地,云气上浮高近天。
南去山从庐阜出,北来地与宿松连。
入村几处堪图画,茅屋依稀桑柘烟。
屹立孤峰势一拳,神工造化不知年。
江涛俯瞰下无地,云气上浮高近天。
南去山从庐阜出,北来地与宿松连。
入村几处堪图画,茅屋依稀桑柘烟。
这首诗描绘了小姑山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峰的雄伟和自然界的奇妙。首句“屹立孤峰势一拳”,以“一拳”形容山峰之高峻,形象生动,凸显了山峰独立于天地之间的气势。接着,“神工造化不知年”一句,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山峰历史悠久,岁月悠长。
“江涛俯瞰下无地,云气上浮高近天”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山峰之高耸入云,江水在山脚下似乎无处可落,而云雾则在山巅之上缭绕,仿佛与天空相连。这种景象既壮观又神秘,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南去山从庐阜出,北来地与宿松连”两句,通过描述山峰与周边山脉的连接,展现了小姑山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同时也暗示了其作为连接不同区域的重要纽带。
最后,“入村几处堪图画,茅屋依稀桑柘烟”两句,将视线从宏大的自然景观转向了村落,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面。几处村庄点缀在山间,茅屋与桑柘树交织成一幅和谐的画面,烟雾缭绕,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宁静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小姑山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诗人对美好自然的深深向往和赞美。
末涂一过马群空,老眼双瞻碣石鸿。
固有江东兼渭北,其如明月与清风。
一官羁绊吾堪老,万里嫖姚子未穷。
寄语此时怀马祖,叩门何日许庞公。
持节还家未白头,有亲八十更何求。
又须急诏登天去,不为寒乡尽岁留。
四著儒冠甘送老,数经奇运得销忧。
拟登碣石临朝日,浩荡沧溟没白鸥。
接禄才馀岁,为邦近故园。
案图三万户,镇静五千言。
雪尽春泥滑,风生沙水昏。
犹须放琴客,坐席稍能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