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鸮鸾。
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鸮鸾。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世事变化的看法以及生活态度。开篇两句“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形象地展示了一种军旅生活的场景,但随即转折为“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表明成败得失并非总需艰苦与奋斗。诗人通过“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这两句,表现了对历史和现实的平衡看法,不盲目崇拜过去,也不一味批评现在。
接下来的“世事沐猴冠”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说明世事如同猕猴戴着华丽的冠冕,其表面光鲜背后可能隐藏复杂和矛盾。诗人借“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之语,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平和对待万物的哲学态度。
以下几句则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诗人主张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不必过于焦虑和急躁。最后两句“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鸮鸾”表明了对成功与失败、富贵与贫贱的平常心态,以及对世事变化的一种顺其自然的接受。
整首诗流露出一股超脱世俗之感,同时又不失生活的乐趣和积极向上之情,体现了一种高远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