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蚕吐柔丝,越女织美纨。
机杼固已勤,刀尺诚独难。
裁缝失分寸,长短为损残。
尝闻仲山甫,能补帝衮完。
衮完民衣足,天下无苦寒。
徐从信都学,染剪宜弃冠。
彼实山甫徒,尔亦非綷剜。
东归道自胜,人谁故时看。
吴蚕吐柔丝,越女织美纨。
机杼固已勤,刀尺诚独难。
裁缝失分寸,长短为损残。
尝闻仲山甫,能补帝衮完。
衮完民衣足,天下无苦寒。
徐从信都学,染剪宜弃冠。
彼实山甫徒,尔亦非綷剜。
东归道自胜,人谁故时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徐无党归婺州》,通过对吴地蚕丝和越女织造的描绘,寄寓了对友人徐无党精湛技艺的赞美以及对他回归乡土的期许。首句“吴蚕吐柔丝,越女织美纨”,以江南丝绸的精细入题,展现出地方特色和劳动之美。接着,“机杼固已勤,刀尺诚独难”赞扬了徐无党的纺织技艺,同时也暗示了这一行业的艰辛。
“裁缝失分寸,长短为损残”进一步强调了手工技艺的精确要求,而“尝闻仲山甫,能补帝衮完”则借用了古代贤臣仲山甫修补龙袍的故事,寓意徐无党也有类似的高超技艺,能够弥补衣物的不足,使百姓衣着充足,天下无寒。
“徐从信都学,染剪宜弃冠”表达了诗人希望徐无党放弃京城繁华,回归婺州,继续造福乡亲。最后两句“彼实山甫徒,尔亦非綷剜。东归道自胜,人谁故时看”,再次肯定徐无党的才能,并祝愿他在家乡也能如仲山甫般受到人们的尊敬。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送别友人,寓言性地赞美了手工艺人的技艺和贡献,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