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中移竹罢,雨后到轩初。
清听入窗牖,疏观映砌除。
宁惟将俗远,兼可学心虚。
设以菁莪拟,育才亦起予。
伏中移竹罢,雨后到轩初。
清听入窗牖,疏观映砌除。
宁惟将俗远,兼可学心虚。
设以菁莪拟,育才亦起予。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移竹之后,雨后漫步于轩中的宁静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交融。
“伏中移竹罢,雨后到轩初。”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夏日炎炎之际,移竹完毕,雨后初晴,诗人来到轩中。这里运用了季节、活动与天气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清听入窗牖,疏观映砌除。”进一步描写轩中的环境。清脆的雨声透过窗户,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给人以心灵的洗涤。疏朗的视线穿过轩窗,映照在台阶上,形成一幅静谧的画面。这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绘,展现了轩中环境的清幽与雅致。
“宁惟将俗远,兼可学心虚。”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不仅轩中环境能够远离尘世的喧嚣,更能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学习到内心的空灵与宁静。这不仅是对外在环境的赞美,更是对内在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设以菁莪拟,育才亦起予。”最后两句,诗人以“菁莪”(古代教育经典)为喻,表达了通过这样的环境和体验,能够激发内在的智慧与才华,如同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一样。这既是对个人修养的期待,也是对社会教育的一种理想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移竹后的轩中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的和谐统一,同时也蕴含着对个人修养和社会教育的深邃思考。
芦塞腾霜威,大地填杀气。
饥鹰搏击来,征鸿何处避。
嗷嗷向南山,复逢矰缴绁。
肃肃起秋声,飘飘洒毛血。
爰集在中泽,俯仰且偷生。
黍稻四野空,飞啄又安营。
我作哀鸿诗,未终泪盈把。
长距凌云霄,弱肉风尘下。
闻说云林地,今年遭屠杀。
垂翅落机中,破脑不得脱。
家室既摧残,脂膏亦剥割。
造化岂不仁,生物付夭阏。
哀哀群羽毛,枨触难为活。
凌空思奋飞,樊笼终有括。
中或失其群,饥鸣徒嘎嘎。
被絷啼向人,相视犹胡越。
今秋乃亢旱,郁风致恒旸。
禾粱半枯黑,草木纷萎黄。
鸿雁欲求食,四野如穷荒。
一粒即珠玉,未可升斗量。
接饭无所投,饥乌处处翔。
何以弋者流,缘株罝罟张。
残物以谋饱,人心胡不良。
寄语矰弋人,哀鸿已无肠。
戒杀犹未得,须为倾太仓。
更有澎湖路,沧桑海忽枯。
三十六峰屿,一旦焦为卢。
水咸不得雨,即雨草不苏。
鸿雁来何为,泽中徒叫呼。
岂有食可谋,更无田可芜。
往年海为耕,无食且饱鱼。
嗟哉鱼不得,啼血摧胸臆。
造物不孳生,吾为汝恻恻。
恻恻复恻恻,鸠形兼菜色。
城狐杂社鼠,日攒太仓食。
太仓日以盈,狐鼠日以生。
哀鸿自嗷嗷,岂有利爪争。
西风满地来,四野闻悲声。
昔日随阳鸟,今日刀俎鲭。
罗网多杀机,天地为阴坑。
我闻造化心,孵育靡不宁。
五雀与六燕,安有滋重轻。
闻我哀鸿诗,应为心怦怦。
《哀鸿篇》【清·洪繻】芦塞腾霜威,大地填杀气。饥鹰搏击来,征鸿何处避。嗷嗷向南山,复逢矰缴绁。肃肃起秋声,飘飘洒毛血。爰集在中泽,俯仰且偷生。黍稻四野空,飞啄又安营。我作哀鸿诗,未终泪盈把。长距凌云霄,弱肉风尘下。闻说云林地,今年遭屠杀。垂翅落机中,破脑不得脱。家室既摧残,脂膏亦剥割。造化岂不仁,生物付夭阏。哀哀群羽毛,枨触难为活。凌空思奋飞,樊笼终有括。中或失其群,饥鸣徒嘎嘎。被絷啼向人,相视犹胡越。今秋乃亢旱,郁风致恒旸。禾粱半枯黑,草木纷萎黄。鸿雁欲求食,四野如穷荒。一粒即珠玉,未可升斗量。接饭无所投,饥乌处处翔。何以弋者流,缘株罝罟张。残物以谋饱,人心胡不良。寄语矰弋人,哀鸿已无肠。戒杀犹未得,须为倾太仓。更有澎湖路,沧桑海忽枯。三十六峰屿,一旦焦为卢。水咸不得雨,即雨草不苏。鸿雁来何为,泽中徒叫呼。岂有食可谋,更无田可芜。往年海为耕,无食且饱鱼。嗟哉鱼不得,啼血摧胸臆。造物不孳生,吾为汝恻恻。恻恻复恻恻,鸠形兼菜色。城狐杂社鼠,日攒太仓食。太仓日以盈,狐鼠日以生。哀鸿自嗷嗷,岂有利爪争。西风满地来,四野闻悲声。昔日随阳鸟,今日刀俎鲭。罗网多杀机,天地为阴坑。我闻造化心,孵育靡不宁。五雀与六燕,安有滋重轻。闻我哀鸿诗,应为心怦怦。
https://shici.929r.com/shici/1IA7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