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东门外,春分阳德雍。
躬亲应戊岁,祭礼溯天宗。
在俎陈骍角,承筐奠赤琮。
元端服惟盛,大采意弥恭。
三献酌清齐,旋宫奏夹钟。
翘瞻坛壝焕,瑞拥旭光浓。
朝日东门外,春分阳德雍。
躬亲应戊岁,祭礼溯天宗。
在俎陈骍角,承筐奠赤琮。
元端服惟盛,大采意弥恭。
三献酌清齐,旋宫奏夹钟。
翘瞻坛壝焕,瑞拥旭光浓。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乾隆皇帝在仲春时节于东门外朝日坛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祭祀仪式的庄重与神圣。
首句“朝日东门外,春分阳德雍”点明了地点和时间,春季的阳光温暖而和煦,为祭祀活动营造了祥和的氛围。接下来,“躬亲应戊岁,祭礼溯天宗”描述了皇帝亲自参与祭祀,追溯至天之宗庙,体现了对祖先和天地的敬畏之心。
“在俎陈骍角,承筐奠赤琮”描绘了祭祀时摆放的祭品,包括红色的牛羊(骍角)和红色的玉器(赤琮),这些都是古代祭祀中常用的物品,象征着对神灵的敬意和虔诚。
“元端服惟盛,大采意弥恭”提到皇帝穿着庄重的礼服,颜色鲜艳,态度恭敬,进一步强调了仪式的庄严性和皇帝的尊贵身份。
“三献酌清齐,旋宫奏夹钟”描述了祭祀过程中的献酒仪式,以及随后的音乐演奏,清雅的音乐与仪式的和谐相融,增添了仪式的神圣感。
最后,“翘瞻坛壝焕,瑞拥旭光浓”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祭祀坛壝的辉煌景象,以及周围浓厚的祥瑞之气,整个场景充满了庄严与神圣的气息。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祭祀活动的庄严与隆重,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祖先和天地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礼仪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