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为儒不习吏,天子试政谒廷尉。
耳剽刑书非所堪,手持法律了莫谓。
是时朱博材过人,平反轻重称绝伦。
谳常八九中意指,谈每一二相开陈。
冉冉府中趋独久,迢迢忽拜遐邦守。
万里驱车仗此身,一朝投劾遭多口。
世事升沉安可知,人生聚散更难期。
海内萍踪各飘转,天涯柳色几相思。
我本与君同里闬,十年不寄云中翰。
阊阖门前会面时,把臂道故两增叹。
自言彭泽早归来,却笑平原尚羁宦。
看君遗世有高情,失路何曾气不平。
薄暮乘舟入湖去,似闻抚缶作秦声。
少年为儒不习吏,天子试政谒廷尉。
耳剽刑书非所堪,手持法律了莫谓。
是时朱博材过人,平反轻重称绝伦。
谳常八九中意指,谈每一二相开陈。
冉冉府中趋独久,迢迢忽拜遐邦守。
万里驱车仗此身,一朝投劾遭多口。
世事升沉安可知,人生聚散更难期。
海内萍踪各飘转,天涯柳色几相思。
我本与君同里闬,十年不寄云中翰。
阊阖门前会面时,把臂道故两增叹。
自言彭泽早归来,却笑平原尚羁宦。
看君遗世有高情,失路何曾气不平。
薄暮乘舟入湖去,似闻抚缶作秦声。
这首诗《阊阖行赠朱大理》由明代诗人皇甫汸创作,通过描绘朱博这一人物形象,展现了其从年轻时的儒生到成为大理寺官员的成长历程,以及在官场中的起伏与个人情感的变化。
诗的开头描述了朱博年轻时选择从儒学转向学习法律,面对法律条文的严苛,他持之以恒,最终在大理寺展现出卓越的司法才能,公正地处理案件,深得人心。随后,朱博被提拔为边远地区的官员,远离京城,肩负重任。在万里之外的任上,他因不满某些政治环境而辞职,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人生聚散的感慨。诗中提到,即使在天涯海角,人们的情感依然相连,如同海上的浮萍和柳树的相思。
最后,诗人回忆起与朱博在家乡的相遇,感叹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珍贵。朱博自述早年便辞官归隐,而自己则仍在官场上奔波,但朱博的高洁情操让诗人钦佩,即使遭遇困境也不失气节。诗的结尾,诗人想象着朱博乘舟离去,似乎听到了他在船上弹奏的秦地音乐,象征着他内心深处对自由和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朱博个人经历的描绘,反映了明代官场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自由和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