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如竹色,竹老杖弥轻。
拄入空山路,锵然闻玉声。
高高上无极,下见云霞生。
早被仙人笑,为龙卧不成。
黄金如竹色,竹老杖弥轻。
拄入空山路,锵然闻玉声。
高高上无极,下见云霞生。
早被仙人笑,为龙卧不成。
这首诗《竹杖》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描绘竹杖的形象与使用场景,展现了竹杖的独特魅力和寓意。
首句“黄金如竹色”,以黄金比喻竹色,暗示竹杖的珍贵与价值,同时也为后文的对比埋下伏笔。接着,“竹老杖弥轻”一句,巧妙地将竹杖的老化与轻盈结合,不仅突出了竹杖的材质特性,也暗含了岁月赋予其更深层次的意义。
“拄入空山路,锵然闻玉声”描绘了竹杖在山路上使用的场景,铿锵悦耳的声音仿佛是自然界的乐章,增添了诗的意境美。这里不仅赞美了竹杖的实用性,也通过声音的描述,赋予了它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高高上无极,下见云霞生”进一步扩展了竹杖的使用场景,从山间延伸至云端,象征着竹杖使用者的视野开阔,追求高远。同时,云霞的出现,更是增加了画面的壮丽感,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最后,“早被仙人笑,为龙卧不成”以幽默的方式收尾,既表达了对竹杖使用者的赞赏,也暗示了竹杖背后蕴含的某种神秘力量或超凡境界。这里的“仙人笑”和“龙卧不成”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也深化了主题,让人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竹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竹杖的物质之美,更传达了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和象征意义,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性的佳作。
红巾扰扰向江来,天险从教一旦开。
貔虎战残鸟鼠峡,豺狼群上凤凰台。
于今马革尸无裹,自古豹皮志可哀。
幕府若逢张许辈,君名早已重南雷。
君不见东风初动梅龙活,一枝素蕊动寒发。
藐姑仙子谪人间,明月销魂冰鍊骨。
又不见珠英绿萼满庭隅,美人一笑芳颜舒。
尘寰富贵留红线,金谷繁华送绿珠。
风姨妒煞倾城色,罗浮一梦无消息。
何似檀心磬口花,久伴山中林下客。
赤蜡融成万点黄,清姿冷淡卸华妆。
丛菊开残三径晚,木犀落后一庭香。
晚节偏容强项令,奇葩耐久枯枝劲。
夕阳烘透暮鸦栖,残雪冻馀孤鹤病。
群芳合让此花魁,天寒早对绮窗开。
笑他万紫千红艳,齐向东皇乞蝶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