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家山夕秀·其二》
《赋家山夕秀·其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小亭八尺石为台,占绿围中作翠堆。

一片闲云难画去,四时野色入诗来。

气凌月观身曾到,梦托云根手自栽。

更出城楼一头地,夕阴含雨肯低徊。

(0)
注释
小亭:小型的亭子。
石为台:用石头建造的平台。
占绿围:位于绿色环绕之中。
翠堆:翠绿堆积。
闲云:悠闲自在的云彩。
画去:描绘出来。
野色:野外景色。
入诗来:激发诗篇。
气凌:气势超越。
月观:月宫或者观赏月亮的地方。
身曾到:亲身经历过。
梦托:寄托梦境。
云根:云的根部,比喻梦境或远方。
手自栽:亲手种植。
头地:眼界,视野。
夕阴:傍晚的阴霾。
含雨:带有雨意。
肯低徊:愿意停留或徘徊。
翻译
小亭只有八尺高,用石头筑成平台,坐落在绿色环绕之中,仿佛一堆翠绿的堆积。
闲散的云彩难以描摹,四季的野外景色却能激发诗兴。
我的气息直逼月宫,因为曾经亲临其境,梦境寄托在云根之下,亲手种植。
走出城楼,眼界更为开阔,傍晚的阴霾带着雨意,似乎在低垂徘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通过对小亭和绿色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艺术创造。诗中“占绿围中作翠堆”一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小亭四周被绿意环绕,宛如一片翠绿之地的情景。紧接着,“一片闲云难画去,四时野色入诗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界中那些不为人们所注意的细微变化,如流动的白云和随季节更迭的野趣,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感悟。

“气凌月观身曾到”表明诗人的心灵已经与这份美景相通,他似乎已能超脱物质,达到一种精神上的飞扬。接着,“梦托云根手自栽”,则是借用梦境来比喻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向往和个人情感的投入。

最后两句“更出城楼一头地,夕阴含雨肯低徊”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似乎已经离开了俗世的纷扰,在更高的视角去观赏和思考自然与生命,哪怕是那即将到来的细雨,也成为了他内心平静和深思的催化剂。

整首诗通过对小亭周遭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融入,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境美学表现。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小轩偶成

才添禄廪便添事,岂若清贫自在闲。

常恨吾庐无水石,漫将青竹当青山。

(0)

浣溪沙·其二

槐柳风微轩槛凉。芙蕖绿叶映池光。

几多飞盖拥红妆。

泉试云龙花乳泛,袖笼宝鼎水沈香。

纹楸戏战赌霞觞。

(0)

次胡济鼎同年三律·其二

共是金明衣绿郎,梅仙风致压仇香。

人如紫凤仪丹阁,谁则青蚨涴锦囊。

洛社菜羹时不禁,雪堂斗酒夜宜良。

至尊端肯怜芹曝,臣罪当诛自恐惶。

(0)

诗一首

越王山下千树梅,逐客年年走马来。

寒玉满枝风色里,不受暖霭轻烟催。

故人千里复万里,折香欲寄生徘徊。

孤吟独醉常夜半,山月野风骑马回。

(0)

诗四首·其二

芙蓉堂下水溟溟,老去难禁此段清。

唤取王郎吹玉笛,愁来要听水龙声。

(0)

皇帝上太上皇帝寿乐曲.酒再行罢用圣德重光之舞

于穆圣子,仁天智神。体刚立极,宝俭化民。

美政毕举,旧章聿遵。舞以象德,拟韶实伦。

龙楼问寝,前殿奉卮。密承慈训,不怠其祗。

海宇丰阜,边陲晏夷。于以养志,福禄来宜。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