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仙鸿福最先春,今日枝头历虏尘。
千里无非逃难客,二年谁是看花人。
偶来水国充饥易,况有儒冠请益频。
天地虽穷吾道在,图书焚尽更重新。
玉仙鸿福最先春,今日枝头历虏尘。
千里无非逃难客,二年谁是看花人。
偶来水国充饥易,况有儒冠请益频。
天地虽穷吾道在,图书焚尽更重新。
这首诗名为《感事(其一)》,作者是宋代诗人晁说之。诗中以"玉仙鸿福最先春"起笔,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然而紧接着提到"今日枝头历虏尘",暗示了战乱的背景,使得春天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感慨万千,指出"千里无非逃难客",揭示了战乱带来的流离失所,"二年谁是看花人"则表达了对往日安宁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时局的忧虑。
接下来,诗人描述自己在艰难困苦中"偶来水国充饥易",但仍然保持着求知的热情,"况有儒冠请益频",体现出知识分子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两句"天地虽穷吾道在,图书焚尽更重新",表达了诗人坚信即使在逆境中,知识和道义的精神是不会被摧毁的,未来仍有重建和复兴的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战乱的悲叹,又有对知识追求的坚守,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