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满濠梁,中原路已长。
暝云通泗水,归雁度潇湘。
柳色争春发,梅花满路香。
南行家渐近,登阁见江乡。
落日满濠梁,中原路已长。
暝云通泗水,归雁度潇湘。
柳色争春发,梅花满路香。
南行家渐近,登阁见江乡。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时节渡江经过濠梁的景象,充满了季节变换的生机与旅人的思乡之情。
首联“落日满濠梁,中原路已长”,以落日余晖铺满濠梁的景象开篇,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旅程的漫长,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同时,“中原路已长”也暗含着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颔联“暝云通泗水,归雁度潇湘”,通过暮云与泗水相连、归雁穿越潇湘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辽阔与孤独,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向往与怀念。
颈联“柳色争春发,梅花满路香”,转而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柳树在春风中竞相生长,梅花沿路绽放,散发出阵阵芳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也寓意着新生与希望。
尾联“南行家渐近,登阁见江乡”,点明了诗人南行的目的地逐渐清晰,心中对家乡的期待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登高望远,江乡的景色尽收眼底,这份接近家乡的喜悦与满足感,是对旅途劳顿的一种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春天新生的热烈欢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渥洼水中产龙马,房星之精自天下。
星奔电掣势莫当,岂比寻常驾辕者。
竹批峻耳铁作蹄,雄姿飒沓精权奇。
日行三万等历块,未许八骏相追随。
今观此图凡五匹,画史经营各臻极。
就中一匹是真龙,异质殊形人莫识。
沧溟气含云雾凉,蹴齧顾盼思腾骧。
神奇变化在顷刻,素壁高堂安可常。
林君善画天下无,海注墨汁倾金壶。
金门承诏屡挥洒,馀子碌碌非吾徒。
既不画丹凤栖碧梧,又不画文鸳依绿蒲,特作槐堂双雁图。
凉风飒飒吹黄芦,一雁俯啄秋江菰,一雁翘首如相呼。
乘轩耻随卫懿鹤,化舄懒逐王乔凫。
吾知林君有深意,此图将以比兄弟。
槐堂兄弟今二难,同德同心本同气。
芳名岂但动一时,胜事终当传百世。
丹青我已重林君,手足谁能似王氏。
宣王有道美鸿雁,周公多才赋棠棣。
顾予浅薄敢题诗,三月紫荆花底醉。
巍哉江上之庐峰,东南诸山无与同。
丹梯石磴杳难度,层峦叠嶂相争雄。
凉飙翻空吼霹雳,岚光射日开芙蓉。
香炉沉沉紫烟里,瀑布上与银河通。
九江秀色在指掌,五老云气长鸿濛。
我昔壮游事历览,秋涛满耳来松风。
星子湾头荡轻楫,石头渡口聆晨钟。
今日披图倍悽怆,信知此乐难再逢。
贤哉公孙慕高隐,结庐正在山之中。
诗书满架恣探讨,云林对户蟠心胸。
幽禽引雏白日静,老鹤叫月秋林空。
只今公已向时用,故山可望不可从。
绘为丹青揭坐侧,传示艺苑无终穷。
真宰无终秘,灵山开左掖。
石池函玉髓,颠崖倚千尺。
寒雨昼常飞,明星夜可摘。
仙鹿不再至,空洞挂绝壁。
何来五老人,蜕骨化兹石。
我爱坐其麓,把酒酹空碧。
天风下瑶台,吹我双凫舄。
遥向黄山去,一片浮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