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杨季恪景疏希白二首·其二》
《和杨季恪景疏希白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吴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人讥居士老来迂,与世依违总不符。

虽似子牟怀魏阙,却同居易学浮屠。

锄荒只欲开三径,适意宁论泛五湖。

胸次更无尘一点,且同高士话虚无。

(0)
翻译
人们嘲笑我这个居士老来过于迂腐,与世俗总是格格不入。
虽然像子牟那样心系国家,但又如同白居易学习佛教,追求超脱。
我只想在荒地里开辟三条小路,满足心意哪里在乎泛舟五湖的名利。
心中没有一丝尘埃,暂且与高尚之士谈论虚无的哲理。
注释
居士:指有德行而未出家的人。
迂:行为古板,不合时宜。
依违:迎合或违背,这里指与世俗不合。
子牟:春秋时期魏国贤士,以忠于国家著称。
魏阙:古代宫殿门外的高台,象征朝廷。
浮屠:佛教徒的别称,这里指学习佛教。
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小路,象征简朴生活。
五湖:泛指江湖,常用来形容四处漂泊。
胸次:内心,胸襟。
尘一点:比喻世俗的烦恼和杂念。
高士:品德高尚的人。
虚无:哲学概念,指超越物质、追求精神层面的境界。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与对自然之美的享受。首句"人讥居士老来迂"透露出社会对隐者选择不同生涯方式的不理解和嘲讽,但隐者本身并不在意这些流言。

接着,"与世依违总不符"表明隐者对于世俗礼仪、规范等持有不同态度,不愿随波逐流。这里的"不符"也可理解为心灵上的不适应和拒绝同化。

第三句"虽似子牟怀魏阙"借古人子牟之名,暗示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怀念,但接下来的"却同居易学浮屠"则表达了他并非仅仅沉迷于过去,而是更关注内心世界和精神修养。"居易"指的是唐代诗人、道士居易,他不仅擅长文学,还研究道教,"浮屠"在这里象征着超脱世俗的追求。

第四句"锄荒只欲开三径"展现了隐者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实践。"锄荒"即开垦荒地,"三径"则是古人居住环境中的小道,寓意着简朴而不失雅致。

第五句"适意宁论泛五湖"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安慰的愿望。"适意"即顺应自己的心意,而"宁论"则是宁愿选择这种生活方式,"泛五湖"则是指游历江南五湖(太湖、巢湖等)的悠然自得。

最后两句"胸次更无尘一点,且同高士话虚无"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清净和与志同道合之人的交流。"胸次"指的是心中,没有"尘一点"则是形容心灵纯洁无瑕;"且同高士话虚无"表明诗人愿意与那些有着相同追求的人交谈关于"虚无"的哲学思想,进一步强化了超脱世俗的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和内心修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世俗价值观念的质疑与挑战。

作者介绍
吴芾

吴芾
朝代:宋   字:明可   号:湖山居士   生辰:1104—1183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猜你喜欢

王蒙青卞隐居长幅

无多溪壑昼常静,能使林岚气益鲜。

卜筑何论大小隐,不餐沆瀣也登仙。

(0)

闰七月七日

闰七月七日,萧晨增感伤。

鹊桥疑再驾,凤驭不回翔。

萝月凄清色,竹风飒沓凉。

黄姑饶厚幸,两度会仙郎。

(0)

题管道升修竹幽兰图·其二

白石修篁间紫兰,传神何似佩珊珊。

鸥波最是逃禅者,冷泪还教对画弹。

(0)

德胜门外·其一

绿含宿润朗朝昕,黍陇瓜畴跸路分。

恰似常年西直外,雨馀凭览一生欣。

(0)

题唐寅画钟馗

进士已成仙伯,状元祗类魌头。

未免独遗馀恨,怒冲鬓发飕飕。

(0)

承晖扬素质,冒沼弄幽馨。

朅对怀今昔,坐令空色形。

展新芳意足,依旧晚桡停。

堪以方清淑,非关比尹邢。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