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山水癖,周游访遗迹。
春宵宫畔住多时,对面翠峰参天直。
偶乘飞云到上头,上头佛屋依云陬。
庭前老树作僧立,井中神物为人游。
湖吞八极天倒开,赤乌半湿东飞来。
橹声惊裂冯夷窟,沙沤点破银涛堆。
扶桑枝枝手可掇,龙伯钩头鳌欲脱。
影压钱塘天目低,云尽昆仑月支阔。
身栖在仙乡,仙乡时节长。
仙人共语紫霞里,霜橘颗颗黄金香。
青鞋布袜真快意,玉马金鞍又何贵。
回首人间一窖尘,明朝弄月罗浮去。
我有山水癖,周游访遗迹。
春宵宫畔住多时,对面翠峰参天直。
偶乘飞云到上头,上头佛屋依云陬。
庭前老树作僧立,井中神物为人游。
湖吞八极天倒开,赤乌半湿东飞来。
橹声惊裂冯夷窟,沙沤点破银涛堆。
扶桑枝枝手可掇,龙伯钩头鳌欲脱。
影压钱塘天目低,云尽昆仑月支阔。
身栖在仙乡,仙乡时节长。
仙人共语紫霞里,霜橘颗颗黄金香。
青鞋布袜真快意,玉马金鞍又何贵。
回首人间一窖尘,明朝弄月罗浮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洞庭湖的壮丽景象与超凡体验。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幅瑰丽的画面。
首句“我有山水癖,周游访遗迹”点明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以及他四处寻访名胜古迹的志趣。接下来,“春宵宫畔住多时,对面翠峰参天直”描绘了春天夜晚,诗人驻足于宫殿旁,面对着高耸入云的翠绿山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壮观的氛围。
“偶乘飞云到上头,上头佛屋依云陬”则展现了诗人乘坐云朵,到达山巅,发现那里有佛寺依附于云层之中,充满了神秘与神圣的气息。接着,“庭前老树作僧立,井中神物为人游”通过老树与井中的神物,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与灵性。
“湖吞八极天倒开,赤乌半湿东飞来”描绘了洞庭湖的广阔与浩瀚,湖水仿佛吞没了天地,天空倒映其中,一只红鸟半湿着翅膀从东方飞来,增添了动态之美。随后,“橹声惊裂冯夷窟,沙沤点破银涛堆”通过橹声与波浪的描写,展现了湖面上的喧嚣与活力,冯夷窟的想象则增添了神话色彩。
“扶桑枝枝手可掇,龙伯钩头鳌欲脱”将目光转向东方的日出之地,诗人似乎伸手可及扶桑的枝条,龙伯与鳌的描述则充满了奇幻与力量感。最后,“影压钱塘天目低,云尽昆仑月支阔”通过对比钱塘江与天目山的低矮,以及昆仑山与月支的广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壮丽。
“身栖在仙乡,仙乡时节长”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与留恋,“仙人共语紫霞里,霜橘颗颗黄金香”描绘了与仙人的对话与品尝美味的霜橘,充满了超脱世俗的意境。“青鞋布袜真快意,玉马金鞍又何贵”通过对比穿着与坐骑,强调了内心的满足与自由。
“回首人间一窖尘,明朝弄月罗浮去”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与对未来的憧憬,希望在明朝能再次与月亮共舞于罗浮山,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超凡境界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