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近山相属,江通水不流。
无云方万里,有月正中秋。
岭近山相属,江通水不流。
无云方万里,有月正中秋。
这首诗描绘了庐陵地区中秋之夜的壮丽景色与诗人独特的感受。首先,“岭近山相属,江通水不流”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岭与近处蜿蜒流淌的江水进行对比,山岭的静谧与江水的流动形成鲜明的反差,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同时,“不流”的描述并非实指水流静止,而是强调了在诗人眼中,这江水似乎在这一刻凝固了,与周围的宁静融为一体。
接着,“无云方万里,有月正中秋”则进一步渲染了中秋之夜的景象。万里无云,意味着天空澄净,为满月的出现提供了最佳的背景。而“有月正中秋”,不仅点明了时间——中秋佳节,也强调了月亮的圆满与明亮,象征着团圆与美满。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团聚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庐陵中秋之夜的独特魅力,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让人仿佛置身于那轮明月之下,感受到了节日的温馨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家在芙蓉江畔住。两桨沙棠桃叶渡。
天风吹我北溟来,芒羊一望无穷处。漫将秋水注。
此时好读玄虚赋。倚危楼,不闻呼啸,满耳惊雷雨。
却怪冯夷缘底怒。白马乘潮鸣急鼓。
鲛人又喜起楼台,璇宫出市珊瑚树。风鬟雾髻女。
戏弹宝瑟来迎汝。趁渔舟,一声欸乃,送我蓬壶去。
忽闻长啸,是苏门鸾鹤、遗音清绝。
弹铗归来櫑具剑,更铸山田耕铁。
手拍浮丘,吾庐偕隐,漫卷君卿舌。
署门谢客,白云无处停辙。
回首花月扬州,几年梦醒,暂赋芜城别。
骑鹤吹箫人在否?笑看迷楼烟热。
垂老生涯,首阳柳下,计较谁工拙。
迟君赠我,三十二峰寒雪。
山上云为雨,山下雨为烟。
不分烟与云处、只听雨潺湲。
旧雨送春归去,今雨倩人留住,去住总堪怜。
春入远天外,人立晚风前。试煎茶,宜折柳,共题笺。
干戈未定、药酒今夕惜流年。
为问千人石上,妙舞娇歌何处,空谷一诗筵。
日暮下山去,骑马似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