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外复空中,千千万万同。
劳师唱竹颂,知是阿谁风。
洞外复空中,千千万万同。
劳师唱竹颂,知是阿谁风。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和芝上人竹轩》。诗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与情感寄托。
“洞外复空中,千千万万同。”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洞外”和“空中”,诗人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里的“同”字暗示了诗人对大自然无限情感的共鸣。
“劳师唱竹颂,知是阿谁风。”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歌唱之声的欣赏和好奇,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探究源头的欲望。这里的“劳师”指的是勤劳地学习或模仿,而“阿谁风”则是在询问这歌声的来源,或是哪位高手所为。
苏轼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对于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弱冠才殊调,明时籍早通。
苍茫收印绶,留滞叹萍蓬。
变色休谈虎,逢嗔失避骢。
鶢鶋猜玉馔,鹦鹉恨雕笼。
散帙窗前草,吟诗井上桐。
风檐窥暮雀,月砌响秋虫。
隐雾徒惭豹,随阳秪羡鸿。
齐臣歌白石,楚客怨丹枫。
篱采黄花候,山攀桂树丛。
羁心傍汝汉,回首隔云梦。
山水鸣琴外,烟霞岸帻中。
安能似张翰,乘兴去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