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形穷胜负,史法贯兴衰。
落落虽殊众,恂恂不迕时。
位卑名自重,才大命须奇。
世俗那能识,伤嗟止为诗。
兵形穷胜负,史法贯兴衰。
落落虽殊众,恂恂不迕时。
位卑名自重,才大命须奇。
世俗那能识,伤嗟止为诗。
此诗节选自北宋时期文学家司马光的《梅圣俞挽歌二首》中的第一首。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对历史兴衰规律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感慨。
“兵形穷胜负,史法贯兴衰。”表达的是战争的胜利往往蕴含着失败的种子,而历史的发展则是有其自身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哲学的思考。
“落落虽殊众,恂恂不迕时。”这里,“落落”指的是树叶的形象,“恂恂”则是一种平稳、和缓的状态。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自然界中万物各得其所,顺应时节变化的景象。
“位卑名自重,才大命须奇。”作者在此表达了即便是地位低微,如果名声显赫,那也是值得骄傲的;而对于才能非凡的人来说,更需要不寻常的际遇来彰显其价值。这两句透露出了诗人对于个人才华与命运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世俗那能识,伤嗟止为诗。”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人难以理解高深之情的感慨,以及面对这种隔阂,只有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哀伤和思考。这里,“伤嗟”指的是悲凉的情绪,而“止为诗”则是说只有诗歌成为表达这些情感的唯一方式。
整体而言,这几句话展示了作者深邃的历史观念、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以及文学创作的重要性。通过对自然界和人事的精妙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视野的哲理思考。
云林之子骨已尘,九龙山人亦复往。
今日沧浪有澹仙,篆籀独追秦汉上。
结亭正傍小金峰,素璧虚白四座空。
醉挥垩帚扫万玉,烟梢叶叶含清风。
清风翛翛石床冷,梦入壶天吹不醒。
兴来吟断碧池秋,身上潇湘水云境。
红尘不受暑不侵,箨龙满壑幽且深。
墨华尽带科斗迹,翠袖疑传环佩音。
亭中有书兼有画,牙签如鳞插高架。
业成射策谒九重,一日四海闻声价。
铁冠执法宝殿东,衣绣更骑青海骢。
霜台默坐对古柏,岁寒标格将无同。
澹仙为我同年友,十载论交托诗酒。
我欲从之访此君,因风问讯平安否。
山下结茅屋,幽居慕羲轩。
回禄尔何酷,一宵忽见燔。
藏无商丘富,炎焰孰敢前。
鼓勇无所措,用智徒尔圆。
五行失其性,造化谁能还。
苍苍不可问,何必求之天。
人事恐未尽,脩省慎馀年。
或疑造物者,无乃恶投闲。
金石不可变,此志惟贞坚。
动心复忍性,吾但力吾田。
开樽对山月,既醉还复眠。
天运既如此,行将徙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