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曾孙孙又孙,今朝始谒武夷君。
三英秀峙千岩合,九曲平穿两岸分。
丹壑何年流绛水,幔亭整日锁红云。
一生湖海江三白,早向溪头累石坟。
我是曾孙孙又孙,今朝始谒武夷君。
三英秀峙千岩合,九曲平穿两岸分。
丹壑何年流绛水,幔亭整日锁红云。
一生湖海江三白,早向溪头累石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合的《常庵》,通过对武夷山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山水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我是曾孙孙又孙,今朝始谒武夷君",诗人以自我身份入诗,表达了对武夷山的初次拜谒,有一种世代传承的敬意。
"三英秀峙千岩合,九曲平穿两岸分",这两句描绘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象,"三英秀峙"形容山峰挺拔如英雄,"千岩合"则展现山势的雄浑;"九曲平穿"则描绘了九曲溪的蜿蜒曲折,两岸景色各异。
"丹壑何年流绛水,幔亭整日锁红云",诗人运用想象,将丹崖壑谷中的流水比作红色的水,幔亭(武夷山的名胜)常年笼罩着红云,营造出神秘而美丽的仙境氛围。
最后两句"一生湖海江三白,早向溪头累石坟",诗人感慨自己一生漂泊,如同江海中的白发,希望能早日在此溪边安息,以石为坟,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依恋。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体现了宋代理学家常有的山水情怀和人生哲思。
策蹇同来秋始高,肃霜于此背征袍。
别离摇落谁入句,险阻艰难卒岁劳。
好在梅花千雪树,因思我友两文豪。
莫道凶年政艰食,径须一醉办糜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