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壑鸣松籁,空岩响石泉。
此声并此意,谁得寄徽弦。
阴壑鸣松籁,空岩响石泉。
此声并此意,谁得寄徽弦。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清幽的自然景象与琴声的和谐共鸣。首句“阴壑鸣松籁”,描绘了山谷中松林间的风声,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充满了宁静与神秘。接着,“空岩响石泉”一句,将视线转向岩石与泉水,泉水在空旷的岩石间流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与前一句的松籁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空灵而纯净的氛围。
“此声并此意,谁得寄徽弦。”这两句则升华了主题,将自然界的美妙声音与琴声联系起来,暗示着通过音乐可以传达和表达这些自然之美和深邃之意。这里的“徽弦”指的是古琴上的弦,象征着音乐的媒介。诗人在此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认为音乐能够超越语言和物质的限制,直接触及人心,传达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和谐、静谧之美的追求和向往。它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声音之美,也表达了通过艺术形式——如音乐——来连接人与自然、心灵与宇宙的哲学思考。
恩重空感激,何门誓杀身。
谬曾分玉石,竟自困风尘。
阴谷非因暖,幽丛岂望春。
升沈在言下,应念异他人。
早得白眉名,之官濠上城。
别离浮世事,迢遰长年情。
广陌垂花影,遥林起雨声。
出关春草长,过汴夏云生。
黠吏先潜去,疲人相次迎。
宴馀和酒拜,魂梦共东行。
河倾月向西,九陌鼓声齐。
尘静霜华远,烟生曙色低。
禁门人已度,宫树鸟犹栖。
疏懒劳相问,登山有旧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