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收宿霭,一气蔼金行。
爽吹舒澄碧,晴晖丽太清。
徘徊望前岭,徙倚步南荣。
为问莼鲈客,何须身后名。
千山收宿霭,一气蔼金行。
爽吹舒澄碧,晴晖丽太清。
徘徊望前岭,徙倚步南荣。
为问莼鲈客,何须身后名。
这是一首描绘山色与自然景观的诗句,充满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千山收宿霭,一气蔼金行。这两句通过“千山”和“一气”的描述,展现了壮丽的山脉连绵不绝,同时又用“蔼金行”来描写阳光照耀下的山色,如同金色的流动,给人以温暖而灿烂之感。
爽吹舒澄碧,晴晖丽太清。这两句则是对空气和天色的描绘,“爽吹”表明微风轻拂,而“舒澄碧”则形容了蓝天的深远与纯净。接着,“晴晖丽太清”又进一步强调了一片明媚的景象,阳光洒落在这宁静而透彻的大自然中。
徘徊望前岭,徙倚步南荣。这两句转向了对远方山岭的眺望和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描写。诗人徘徊不定地凝视着远处的山峰,同时又悠然自得地在南荣之间漫步,享受着这片美丽的自然风光。
为问莼鲈客,何须身后名。这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某位“莼鲈客”的询问,以及对于名声的淡然态度。莼鲈可能指的是隐居之士或高洁之人,而“何须身后名”则表明诗人认为不必过于追求身后的名声,似乎是在倡导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色与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的深切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郁郁杨柳枝,萧萧征马悲。
送君灞陵岸,紏郡南海湄。
名在翰墨场,群公正追随。
如何从此去,千里万里期。
大海吞东南,横岭隔地维。
建邦临日域,温燠御四时。
百国共臻奏,珍奇献京师。
富豪虞兴戎,绳墨不易持。
州伯荷天宠,还当翊丹墀。
子为门下生,终始岂见遗。
所愿酌贪泉,心不为磷缁。
上将玩国士,下以报渴饥。
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
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养。
誓从断臂血,不复婴世网。
浮名寄缨佩,空性无羁鞅。
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
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
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
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方将见身云,陋彼示天壤。
一心在法要,愿以无生奖。
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
名高不宿著,易用受侵诬。
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闾。
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
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
所占于此土,是谓仁智居。
文章不经国,筐箧无尺书。
用等称才学,往往见叹誉。
避席跪自陈,贱子实空虚。
宋人遇周客,惭愧靡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