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何煌煌,骊驹络金羁。
朱颜照秋鞠,炯炯青云姿。
往登芸香阁,编书给隃麋。
予方滞江汉,发轫将安之。
东门何煌煌,骊驹络金羁。
朱颜照秋鞠,炯炯青云姿。
往登芸香阁,编书给隃麋。
予方滞江汉,发轫将安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华而又宁静的画面,诗人通过对东门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繁荣与自身的情感体验。
“东门何煌煌”一句,以问句形式开始,营造出一种疑惑和期待的氛围,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好奇心态。接着,“骊驹络金羁”,则具体描绘了东门的景象,骊驹即是华美的马,络金羁则是用金装饰的马缰,表现了当时贵族豪华的生活。
“朱颜照秋鞠”一句,用鲜明的色彩勾勒出秋日的明媚和温暖。诗人借此强调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炯炯青云姿”,则继续描写自然景象,青云之下显现出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自在。
“往登芸香阁”一句,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新的空间——书房。这里,“编书给隃麋”表明了诗人的文学追求和学问精神,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最后,“予方滞江汉,发轫将安之”,则表现出了诗人对远行者的祝愿。滞江汉即是停驻在江汉一带,这里的“发轫”意味着启程,而“将安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能够平安到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
总体而言,李廌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己对自然美景和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感受,更重要的是,他传递了一种文化精神和情感交流的意境。
底事经年客帝乡,风光淡沲日初长。
野歌作气老犹壮,花气撩人醒亦狂。
店壁拂尘寻旧字,寺楼极目送斜阳。
告归不过残春事,杜曲桑麻亦未荒。
云间刁斗过边州,沙际丘亭舣客舟。
涨水方忧三峡崄,短筇犹作两岩游。
蛟龙矫矫拿云起,琴筑泠泠绕榻流。
未死人生谁料得,会来携客试茶瓯。
埋没文书每自怜,偷闲出郭一欣然。
稻陂雨细丰年候,槐陌风清嫩暑天。
心似春鸿宁久住,身如秋扇合长捐。
平生士雅今亡恙,老病何由共著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