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藤十幅蔽春寒,时有清香入梦魂。
多少罗帏风月好,不知清得几黄昏。
溪藤十幅蔽春寒,时有清香入梦魂。
多少罗帏风月好,不知清得几黄昏。
这首元代诗人冯子振的《纸帐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纸帐中梅花的幽香与清雅之美。首句“溪藤十幅蔽春寒”以溪藤为喻,形象地展现了纸帐的材质与温暖,巧妙地将季节与物品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静谧的氛围。接着,“时有清香入梦魂”一句,直接点明了梅花的香气,不仅让读者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花香,更暗示了这种香气对人心灵的触动,如同梦境一般美好而难以忘怀。
“多少罗帏风月好,不知清得几黄昏”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对比罗帏(华丽的床帐)与梅花的清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人工装饰的反思。这里的“风月好”既指自然界的美景,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而“不知清得几黄昏”则表达了对这种清雅之美的赞叹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珍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纸帐中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品质的高雅追求,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元代文人诗作中的佳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