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俸存无几,生齿日益多。
敝庐虽粗完,空廪无麦禾。
首种二顷田,奈此春旱何。
谁能持只鸡,一酹邢山阿。
饥寒谁相念,幸龙未见呵。
去年投虎头,叩门用干戈。
邂逅一尺雨,岂复阴阳和。
幽明初不隔,诚意岂在多。
恻然上通天,矧此一盘涡。
云兴雨随至,父老行且歌。
旧俸存无几,生齿日益多。
敝庐虽粗完,空廪无麦禾。
首种二顷田,奈此春旱何。
谁能持只鸡,一酹邢山阿。
饥寒谁相念,幸龙未见呵。
去年投虎头,叩门用干戈。
邂逅一尺雨,岂复阴阳和。
幽明初不隔,诚意岂在多。
恻然上通天,矧此一盘涡。
云兴雨随至,父老行且歌。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春旱》,诗人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家庭生活的艰辛和个人内心的忧虑。首联“旧俸存无几,生齿日益多”表达了诗人收入微薄而人口增长的困境。接着,“敝庐虽粗完,空廪无麦禾”写出了家中粮食短缺的情况,田地因春旱无法种植。
“首种二顷田,奈此春旱何”流露出对干旱的无奈,诗人希望能通过辛勤劳动来应对灾情。“谁能持只鸡,一酹邢山阿”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神灵的祈求,希望得到降雨的恩赐。“饥寒谁相念,幸龙未见呵”暗示了对社会关怀的期待,同时也揭示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
“去年投虎头,叩门用干戈”回忆了去年的困境,可能是指遭遇官府或其他困难时不得不求助于武力。“邂逅一尺雨,岂复阴阳和”表达了对意外降雨的感激,认为这是天地和合的象征。“幽明初不隔,诚意岂在多”强调真诚的心意超越形式,即使在困厄中也能向上天传达。
最后两句“云兴雨随至,父老行且歌”描绘出雨后村民欢庆的场景,象征着希望的到来和生活的复苏。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自然和人情的深刻理解。
翩翩佳公子,爱客日忘疲。
置酒临飞观,挂席扶桑枝。
交窗侍玉女,宾盖何葳蕤。
西园竞纷葩,灼灼映清池。
名香陈异域,绮馔分天厨。
瑶觞倾桂醑,鸾刀宰神鱼。
燕姬左调瑟,越艳右吹竽。
昼穷成宵宴,绡幔华灯舒。
陈阮恒接毂,丁王曳长裾。
发篇凌白雪,妙曲凤将雏。
各罄万年觞,良遇惜居诸。
伟长何恬漠,独窜箕山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