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朝还不报,半路蹋泥归。
雨惯曾无节,雷频自失威。
见墙生菌遍,忧麦作蛾飞。
岁晚偏萧索,谁当救晋饥。
放朝还不报,半路蹋泥归。
雨惯曾无节,雷频自失威。
见墙生菌遍,忧麦作蛾飞。
岁晚偏萧索,谁当救晋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忧虑和对朋友的关心。诗中“放朝还不报,半路蹋泥归”两句描绘了一幅雨中的凄凉景象,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沮丧的情绪。“雨惯曾无节,雷频自失威”则是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雨水过多而失去了它本应有的规律,雷声频繁却也变得不再令人敬畏。
接下来的“见墙生菌遍,忧麦作蛾飞”两句,通过墙上长满了苔藓和麦子被害虫侵蚀的景象,抒发了对农事的担忧,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不安。最后,“岁晚偏萧索,谁当救晋饥”则是诗人在年岁将尽之时,对于国家饥荒的关切,询问在这艰难时世中,有谁能挺身而出拯救那些受灾的民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农事变化的观察,传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深刻忧虑,以及对朋友和国家命运的关心。语言上,韩愈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与象征,将内心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表达得既含蓄又充满力量。